说起来我从2008年就接触到东尼博赞老先生的思维导图,这可能比大部分人要早。那时我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老师就强烈推荐这个思维工具——它不但可以帮助医学生学习,减轻大量记忆带来的压力,在教学上还能吸引眼球,做到令人眼前一亮。
但是经过几次尝试自学失败的体验,我一度是放弃的。直到今年遇到兰德老师。2017年对我是考试的一年:规培结业(理论+操作)、中级职称、医院的人事考试,三个考试像三座大山。于是,我又想起了思维导图。恰巧在朋友圈看到兰德老师的课程。一开始我根本没想到能坚持到现在,其实,我只是想着再给自己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会了,当然要运用。不要忘了,我学思维导图是为了通过考试。但是,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记忆,阅读笔记、亲子、职场、清单等等。思维导图完成的过程,不仅是记忆的过程,更是理解,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重要的是整个输入、转化和输出的过程,而最后的那张导图只是最终的呈现而已。所以在三天的认证课上,兰德老师和瑶瑶老师强调,思维导图的关键不在最后的那张图,重要的是思维,即华人世界第一个心智图法专业培训机构创始人孙易新提倡的“思维导图法”。
闲扯了那么多,终于讲到正题了——思维导图管理师认证班。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考试不是都通过了吗?为什么还要参加这次认证班的学习?说实话,我还是有点功利心的。坦白地说,我还是很期待拿到认证的。算是对我这段时间努力纪念。
而在亲身体验三天课程之后,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收获绝不只是一张证书。没有白来!相比第一期的课程,时间上多了一天,增加的亲子和职场环节。现回顾总结如下:
基础知识
1.复习
第一个半天我就迟到了,加上单位有点事,所以第一天的上午我有点魂不守舍。幸好事情顺利解决,没有影响之后的课程。刚开始兰德老师介绍的是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包括其绘制规则,五大思维模式,常见错误(吊死鬼和冲天炮),等等。大部分内容我在之前兰德老师的网课上学习过,算是复习。
2.自我介绍
兰德老师布置的第一个练习是用导图形式完成自己的自我介绍。这对我有点难度。每次做自我介绍都是对自己的深度剖析。而我自己总是不知如何解读自己,其实我是多么希望有一个有特点、与众不同的自我介绍。
全班同学的自我介绍3.八大思维图式
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和桥形图。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有些时候,其他形式的表达会更清晰。比如两者对比的时候,双气泡图就很高效。如果将不同形式的图示结合,可能效果会出其不意的好。
技术
①思维导图的思考技术
思维导图的思考技术分为本能思考技术和核心思考技术。具体内容详见下面的主干式笔记:
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分类的过程。分类的原则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知识;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需要以逻辑为基础;如果内容繁冗,可以运用分类再分类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逻辑能带你从A到B,
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
——爱因斯坦
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术
很多小伙伴自认为自己是手残党,所以学不来思维导图。其实这是误读。简单的基本图形(三角、圆圈、方形)组成的简笔画就可以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兰德老师再次强调平时要注意收集素材。这也是我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于是在课程结束之后,我立马去书店买回了简笔画5000例,决定开始刻意练习。
TIPS:思维导图心像力小诀窍:1.字母;2.符号;3.标志;4.意义;5.谐音;6.数字;7.LOGO;8.增减字;9.颠倒字;10.五+1感;11.拆字。
小组的四次共创
按BOIs技术,原本这个小标题应该是“应用”,与之前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并列。但是我觉得一直在重复上课内容未免有些枯燥。所以用这次上课给我留下深刻体验的四次思维导图小组共创作代表四种思维导图的应用。
第一次是关于第一天基础知识的复盘。在沟通之后,我们决定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每人认领一个主干。由于我有点手绘基础,于是主要由我负责中心主题图的绘制。这样为小组其他成员争取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后面三次共创,我们小组一直沿用的这样的分工合作模式。关于基础知识,一开始我们讨论主要分为知识、案例和收获三个主干。但是由于我的强迫症,很希望对称,提出应该加一个主干——团队。因为我认为线下一起参与的人比知识更重要。对这一想法一开始也是有分歧的,在投票之后我们决定加上。没想到在后来大家投票的环节,这一简单的想法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和支持(得到不少小贴纸)。
第二幅共创是关于一篇科普文章《婴儿的大脑》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是思维导图的基本应用之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时候我们在做提炼关键词的时候,不建议直接采用目录。不推荐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是这样就没有理解、总结和归纳、提炼的思考过程,二是目录(标题)不一定是最佳的分类(关键词)。例如兰德老师给我们的这篇科普文章,发现世界,视觉和声音,斜坡、梯子、轮子,这些标题都不能准确的表达文章的观点,各个标题下的具体内容也有重复。所以我们小组在通读文章后一直认为不能按其小标题分类——也就是需要整合文章内容,重新提炼关键词进行分类。
《婴儿的大脑》第三次共创是共读绘本——《鲸鱼》。这期认证班为期三天,较前一次增加的亲子和职场环节。读绘本是亲子环节的一部分。有人可能好奇:如何用思维导图读绘本?有啥特别之处?思维导图的有一个特点是留活口。即一个关键词能让读者联想到更多内容。有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这一经历的家长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小朋友看完绘本却复述不出来的情况?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小朋友理解绘本到底在讲些什么:比如故事人物有哪些,开始、经过、结束是怎样。小朋友看着思维导图讲故事会更容易。
《鲸鱼》最后是职场应用——分析线上教学教线下的正反面、新角度和可行性。在这里并不是要我们真的解决一个问题或给一个具体方案。而是在头脑风暴中体会多维度思考。其中我们可能需要应用到模板(孙易新老师说的是模组)。模版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节约思考的时间。现成的模版有黄金圈、SWOT、5W1H等等。
最后是个小确幸。作为连续两次获得第一的小组每人获得一套华人世界心智图法第一人孙易新老师的《思维导图法》上下两册。
大合照最后以我们的大合照作为圆满的结束,希望大家都能受到思维导图的启发,由此开启精进之路。期待在复训时再次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