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碎片阅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e84667605ad12442.jpg)
碎片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
比如在得到APP上看李笑来的专栏,就会发现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就是在贯彻这样的理念,一周讲一个概念,在周一的时候他会把这个概念写出来,然后周二周三周四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到周五的时候再把这些集思广益的东西整合起来,变成一篇新的文章。
有人会说:这也太简单了吧,一周一个概念,一年只写了54个。千万别小看这54个概念,因为这些概念的背后是每个概念都彼此相连,盘根错节,所以当知道的概念越来越多,你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见解研究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现你看问题的思路层次和角度,越发通透,有深度和广度。
当我们明晰这一点的时候,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学会收集并整理出自己的概念。
碎片化阅读的工具:印象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906b0d49e187c430.jpg)
现在很多APP都可以支持一键点击同步到印象笔记里,你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查看你之前所收集获得信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49d47eb8b25d1a3c.jpg)
比如,但我想去了解什么叫快速阅读的文章时,在印象笔记里输入快速阅读就能输出所有之前搜集获得图片、视频、公众号文章还有群分享里面一些相关的聊天记录,这就是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
讲完了工具,我们再来看看知识体系。
你最需要的就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9ea3e7b7fc6787a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94aad175b5b58610.jpg)
碎片化阅读的方法:提炼、链接和融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49b8e6487ecd644f.jpg)
第一步——提炼
推荐工具:
萝卜书摘(APP):可以识别书上一段话,然后利用0CR技术转化成文字,这样你就可以再读纸质书书籍后创建自己的每本书的书摘片段。
概念卡片:类似于明信片大小的空白卡片,可以用来载入书中或者文章中的关键概念。
第二步——链接
所谓的链接就是要跟自己的经验相关的联合。当我们提炼出相关文章时,最重要的是我们自身产生关联,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和书名,最终为我们所用。
第三步——融合
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84578172f7d79e59.jpg)
二、快速阅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5202bf064c3ecaaf.jpg)
快速阅读的本质,或者说提升阅读速度的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的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嘛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快速阅读的步骤
5个关键步骤: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
第一步是要学会提问。只有学会提问,大脑才会对内容感兴趣,认为接下来要读的书与自己息息相关。在阅读前,我们要先从目录或封面调动其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可以把阅读某本书的目的写下来,当我们去寻找答案,这就是读它的驱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16d4db133c23e9de.jpg)
第二步是预习。是指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和大气了解某本书的结构,包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讲述的范围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参考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可以略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97ded34073a42b39.jpg)
第三步是扫读。经过前两个步骤,我们大概可以确定某本书是否值得读下去,或者至少可以确定某本书,哪些内容是跟我们自己的问题相关。到了第3步骤就是要用10分钟时间,快速的把整本书翻一遍,翻书的同时标记出我们重点关注的段落、开头或结尾、图表、标题以及一些关键词。
工具:荧光比标记重要的图、关键词位置可以用便利贴贴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折业方式重点突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ec914edaa5b75a0f.jpg)
第四步是切重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9de81406125fb2d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dc66fb2cee6cb67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565aa9bac0f728ce.jpg)
第五步复习。最后一步要用工具,如印象笔记,当做我们的九宫格图、知识卡片、RIA便签全部收集起来,让这些为我们所用。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还有哪些需要深度研究?还要读几遍?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4cc4bec23debe9d6.jpg)
那么如何用快速阅读来实现一天读完一本书?
除了切重点部分需要花费一些讲话的时间,其他部分都可以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一本书在早上完成提问和预习,中午进行扫读,晚上再用一个小时切重点,第2天早上完成一次复习。
再练习快速阅读的时候,也不要在意过于追求阅读量,应该是先把步骤练好,再慢慢的提升你的速度之后,追求阅读量。一般来说只要坚持100天,就可以达到一天快速阅读一本书的水平。
三、卡片笔记法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第一步是标记。使用贴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等,也就是说要在书上做很多记号。
第二步是收集。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8e9a3c465ebe251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f0732f6671adf52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8ec7ab5862738d7b.jpg)
印象笔记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云笔记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APP中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直接导入到印象笔记中,还有一些网站上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导入。
第三步是整理。整理有很多方法,如读书卡片(把很多内容浓缩到一张卡片上)、视觉卡片、制作读书PPT。
第四步是建立个人“图书馆”。通过全能扫描王这种工具,把需要记录的文至收集起来,再用印象笔记进行分类,贴上相对应的标签。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f9cef6feab7a6a0a.jpg)
在整理和建立自己图书馆时,一定要问自己当下关注的哪些领域?根据相对应的目录,我们要知道每个书架要放什么、贴什么分类的标签,根据这些标签,我们就可以知道一本书应该把它放在哪些地方。
第五步是输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347a34e7176e4add.jpg)
第六步是应用。我们提炼的读书笔记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就要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不应该是书上有什么就摘抄什么,而是要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读书笔记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使用读书笔记理解书中某一概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去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把词与词、概念与概念之间关联起来,讨论这些内容就变成我们的知识体系。
四、主题阅读
碎片化主题阅读:
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它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只需要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需要用到的工具是即刻APP和云笔记。
“即刻”的用途是可以收到订阅我们关注的文章。
云笔记可以把信息收集、归纳到其中,方便我们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书籍式主题阅读:
建立感性认知——想阅读一个新领域的内容之前,可以先花两个小时做泛阅读。
建立书单——通过豆瓣、百度、平台、书的内部链接来寻找。
预习:扫读——先去豆瓣网或者当当亚马逊的详情,页面里的目录看一看,就知道哪些内容是要选用的、哪些是跟主题不契合的、哪些内容文不对题、哪些是标题党、哪些内容的价值并不高,经过这样快速阅读一遍之后,就知道书中的大致内容。
注:扫读第一个是看目录,之后需要做标记。在主题阅读时最好借助便利贴来做标记。
确定框架:在确定主题的时候,不要选得太宽泛,一定要尽可能具体一点。整个主题阅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确定框架,运用“黄金圈法则”,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三个问题,他可以精简着来解释任何一个主题。
寻找答案:用表格或便签的方式,找到每本书相应的答案。找到每本书的相关材料后,需要拼接起来,使材料产生的内容更完美、更具体。
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是可以持续影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是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进行长期的研究。也就是用你所接触到所有方法慢慢的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可能时机不成熟,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你一直在关注它,你就一直在学习它。这种阅读方法不容易做到,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
五、深度阅读
简单来讲,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
寻找联系:当看到某句话或者某个概念的时候,要下意识的尝试分析的内容是否能够通过其他的现象来解释。
寻找关联是看到重要的概念时让你觉得很重要,要立刻联想到哪些现象能够被该理论解释,同时至少要找出5个可解释的例子,才能够加深印象。然后要活学活用视觉化的表达,丰富自己的描述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b43a6cabbc806348.jpg)
探索“冰山”:每一个理论、原理,背后都有体系知识,而这些知识通常庞大且系统化。要了解背后的体系,就要学会追根溯源,去寻找第一手知识。一旦明白了原理,再去教别人做时光养成的时候,就有了一套理论支持我们的观点。
多场景应用:需要进行多场景的应用,尝试在不同场景下自由的运用该理论。
综合举例:第1步是寻找联系,联想生活中是否有相关的例子。
扩展资料:探寻的是学科之间的联系。
深度阅读的前提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9658/1e93475936479d99.jpg)
初级理解:充分的了解。
练习性测试:尝试概念的应用,把书里的套路用于实践,检验下是否产生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分散性练习:不需要集中一段时间读完
详尽的审问:了解书中的结构
用自己的话总结:把图书内容整理出来
“十面埋伏”:去寻找帮手解决问题。
“围点打援”:先暂时不攻击,先把周围的问题搞懂,再回来攻击难点。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搞定书中的一些关键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