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醉爱诗生活浅秋文学河南师范大学
陶渊明:高尚又平庸,激进又平淡

陶渊明:高尚又平庸,激进又平淡

作者: 昨天还是今天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11:49 被阅读0次

文|冰饼

原创首发公众号:浅秋文学

做有料、有温度的文学平台

公众号原文,点击阅读


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享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带着一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气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抑或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冷静洒脱,还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自由惬意,都与世俗的血雨腥风格格不入。

难能可贵的是,陶渊明敢于背叛世俗,追寻并守护住自己宝贵的那一方净土。

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陶渊明的大半生,大都处于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封建黑暗时代。少时,家境衰弱,父亲早逝,小陶渊明过着“箪瓢屡罄,絺綌冬陈”的艰苦生活。

家境的艰难,并没有斩断他的一切可能。相反,他学习刻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提出了“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千古名句;

他胸怀大志,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满怀豪情,也有“抚剑独行游”的豪侠之气。同时,故乡的田园、山水和盛行的老庄思想也陶冶了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独特个性。

少时的陶渊明,未领受过官场的黑暗和丑恶,因此思想是积极、单纯的,大有“金刚怒目式”的勇猛精神。

晋代的人才选拔机制,促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尴尬局面,也注定了陶渊明的仕途之路和雄心壮志终将被慢慢消磨。

据史书记载,他二十九岁时,“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终于获得了州祭酒这一小官职。而后经过反复的出仕入仕,终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实现真正的归隐。

插图

在我看来,陶渊明在出仕入仕中徘徊,不仅仅是迫于“躬耕不足以自给”的生活压力而“口腹自役”,靠着当官绵薄收入养活自己,还因为他的“性质自然”,

而尔虞我诈的官场就像牢笼一样,使他不自觉地做了池鱼笼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痛苦不堪,于是怀念自然而“深愧平生之志”。

陶渊明的思想,儒道融合。他有着儒家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壮志,也有着道家性返自然,委运随化的洒脱。

在青年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初入官场时,这两股力量就在暗中较劲了。

二十九岁初入官场的陶渊明,因感到州祭酒这个官职的卑小是“志意多所耻”的,而萌生了“终死归田里”的想法。

三十五岁时,再次出仕,做桓玄的官吏,次年出使京都。行役之苦,让他不禁感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大济苍生的理想仍未实现,因此四十岁的他再次以刘裕镇军参军的身份出仕。在任职中写下了“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为形迹拘”。

他叹息自己不如鱼、鸟的自由,为了心中之志而不得不被受缚于此。四十一岁时,转为刘敬宣建威参军,任职期间又因体会到官场的污浊而心生“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的决心。

在辞去了彭泽县令后,陶渊明从此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归田之路。

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入仕,是思想矛盾的斗争历程和结果。而归隐时期的他,把自然旷达、饱朴含真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插图

陶渊明的“自然”,是不完全同于道家的“自然”之说。他的“自然”思想,一方面在于躬耕劳作,亲自投身于劳动实践。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这种与自然心心相印、和谐相处,在自然中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的生活,正是陶渊明所向往的;

另一方面在于返回生命本真、自然而然的状态,即“抱朴含真”。他的“性质自然”,受不了绳墨约束,所以能感受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

当然,虽是返自然,但陶渊明心中实则没有忘却世俗所带来的痛苦。

他心中仍有“大济于苍生”的愿望,所以借饮酒以“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仍用“栖栖失去群鸟,日暮犹独飞”隐喻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

仍借“刑天舞干戚”暗示自己猛志常在的豪情,仍为“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而感受到望子成龙的辛酸。

许是因为对于“自然”、“真”的崇尚,陶渊明的诗作,似乎也与这两个词联系紧密。前人对于他诗歌的评价,多提到“自然”二字。

如许学夷《诗源辨体》中论道“渊明诗直写己怀,自然成文”;朱熹《朱子语类》中提到“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而他的诗中也多次出现“自然”和“真”,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何为真?《庄子·渔夫》中写道:“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真,其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一方面,他追求诗歌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他又将其上升到文学艺术的高度,追求思想感情的真实与自由抒发。

插图

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中提到:“渊明何以有如此高尚的品德和文艺?一定有他整个的人生观在背后。他的人生观是什么呢?可以用两个字来包括它:自然。”

“他靠这种人生观,一生能够‘酣饮赋诗以乐其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对于必经的生与死,陶渊明也有着一颗乐观超然的心。无论是从“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还是“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他乐天安命、洒脱平静的情绪。

晚年时期,年事已高的陶渊明因劳倦多年,不幸身染疾病,而生活也是过得十分贫苦,甚至到了“乞食”的窘境。

但他仍然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死亡,甚至用半开玩笑的方式(如“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写成自挽诗,这是种远非常人所及的做法。

陶渊明与世长辞后,亲友们按照意愿,简单地埋葬了他。他也终于能随心所欲地追寻心中向往的自然,享受真正的安闲自乐,而不必受世俗牵绊。

陶渊明的一生,高尚又平庸,激进又平淡,甘心退隐又不忘世情,胸怀大志又乐天安命,是集痛苦与矛盾为一体的一生,但他留给后人的,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他让我们思考,在物欲横流的迷人时代,我们能否守护住内心的一方净土?

在喧嚣浮躁的繁华世界,我们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我们的灵魂又该往何处安放?

相关文章

  • 陶渊明:高尚又平庸,激进又平淡

    文|冰饼 原创首发公众号:浅秋文学 做有料、有温度的文学平台 公众号原文,点击阅读 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享有...

  • 平淡又无奇

    周四休假一天,心情好舒爽,有种一个周度过两个周末的感觉。 春天,貌似大家都会有点儿坏情绪,与这阳光明媚的天气格格不...

  • 平淡又快乐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 没有爱憎 没有哀乐 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一直给予我很多感受,每...

  • 平淡又特别

    我是如此的平淡,又是如此的特别。 我来这人世间走一遭,不枉费天地一番心血。 我在床上睡一觉,不辜负梦中男孩儿的情意。

  • 平淡又何妨

    习惯了安逸的环境, 会不会对城市的喧嚣感到迷惘。 习惯了城市的熙攘, 会不会对安逸的环境感到彷徨。 摔摔哒哒的小半...

  • 日常乱思胡想

    不甘平庸又屈于平庸

  • 我平庸又何妨

    最近懒于写,有点胆怯,有点瞻前顾后,有点放不开。 一直以为简书是让人放松的地方,碎碎念的曰常充满烟火气。 ...

  • 暗涌

    世上的感慨纷呈 哪一个为你唏嘘 高尚的看着另一个高尚 平庸的却总朝你暗送眼波 当各自怜惜着千里之外 又互不相识的“...

  • 高尚与平庸

    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平庸。高尚,并不是人显赫的身世,耀眼的光环。而是,心灵的高贵,精神的富有。从这个意义上说,乞丐...

  • 四、平淡又庸俗

    想不通的东西想多了简直自寻烦恼,李夏天揉了把脸,趿拉着拖鞋走进客厅。果然沈秋宜又给她留了两个鸡蛋,一碗燕麦,连酱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高尚又平庸,激进又平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jx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