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二是我最喜欢的钢琴协奏曲,这次趁着生病了,又好好的单曲循环了一下午。
这首曲子,真的不需要太多力气安利,它的旋律如此动听,无论谁只要一听都会爱上它。贝多芬和拉赫玛尼诺夫斯是两个极端,贝多芬擅长把短短的一个动机发展成庞大的交响乐,而阿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则拉得非常漫长,也正因为这样,他的旋律天然自带情绪的张力。
不过如果你换一个姿势听,拉二也许会很震撼你的心灵,而不仅仅是好听,例如:在漆黑中躺着。
一开始是连续几个低音大和弦,那是死神来敲门的脚步声。只好跟他走吧,大和弦断断续续,就好像一下一下的划桨声,死神把我们带进了漆黑之中。在河的那头,我们就会忘掉在这个世界经历的一切,闭上眼睛,你只有最后这一点点的时间,翻阅你曾遇见的一切。
看,我们刚刚慌乱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凌乱的钢琴迅速被管弦乐盖过,我们淹没在命运的河流里,没有一丝自主的能力。渐渐学会了游泳的方法,宁静地有一些美好的童年的时光。突然管弦乐队猛然发力,打断了钢琴的美梦,命运在半空中对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冷冷一笑。
无措中,重新振作,尝试各个突破口,与命运抗争,纠缠,和解,争执复又甜蜜,逐渐找到了和命运和平相处的方法。
安逸的日子是美好的,会让人忽略命运正在暗暗的积蓄能量,酝酿另一次突袭。命运的动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加强,钢琴却浑然不觉。突然,命运降临了!百人管弦乐队所有乐器全力迸发,摧枯拉朽一般冷漠无情,钢琴就毫无招架之力,就像惊涛骇浪里的一叶小舟,随浪飘逝。
如果是在音乐会现场,这时会看到整个管弦乐队人人容光焕发,高歌猛进,而可怜的钢琴师在台上,双手上下飞舞,恨不得你把身体都压上钢琴都无法让钢琴在乐声中有一丝出彩,一架钢琴根本不可能与百人管弦乐队抗衡,人在命运面前就是这么渺小。
而钢琴即便没有声音可以透出来,钢琴师依然全力挥舞他的双手,不为发出声音也不可能发出声音,这是不服命运的姿态。
暴风雨终于停了,一切归于平静。搜寻命运的残局,风雨给你留下了什么?琉璃一样的贝壳,残碎不堪的三观,还有谁留下来了?哪个朋友,哪位亲人?谁通过了金钱的考验?谁穿越了命运的坎坷还站在你身边?谁在危难之中不离不弃,谁又在危难的时候离你而去?
管弦乐温柔地陪伴着钢琴,似乎那场风雨和她完全没关系一样,也好像命运从来没有抛弃过你一般。
你终于把这些碎片整理了,重新叠起来了,抬起看向未来,心底有个声音隆隆地升起,管弦乐和钢琴同步的达到最强,戛然而止,未来无人能知。
有人问我,听古典音乐跟听流行音乐有什么不同?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大的差异:歌词会限制了很多的思考,而管弦乐,他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以及,一首流行曲只有3到4分钟,而一首交响曲,短则十分钟长则半小时,还不算瓦格纳那些写16个小时的歌剧的疯子作品。对听者的注意力是个大考验,在碎片化的手机年代,还有十分钟,半小时,安安心心的和自己待在自己一起,不是很美好吗?
拉二之神里赫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