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研究▪性▪学习大学生世界
工作究竟要不要以兴趣为出发点?

工作究竟要不要以兴趣为出发点?

作者: 提升学习社 | 来源:发表于2016-06-29 22:18 被阅读171次
    来源于网络

    我们都知道坚持的作用,如果我们没有坚持到底,那一定是意志力出现了问题。但意志力实际上非常不可靠的,你越是强调它,放弃它的可能性就越大,意志力也有自己的极限,如果意志力的绳索绷得太紧,随时都会断。而如果一件事是我日思夜想萦绕在我心头让我欲罢不能,那必定会唤起我内心最强烈的兴趣。兴趣赋予我力量,而不是意志力鞭策我前进。

    兴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于工作与兴趣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这么个说法:“如果兴趣与工作重合,这是最好不过的了;次优选择是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最次的是工作不喜欢也无兴趣爱好”。

    我大致同意这个说法,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兴趣与工作往往不能重合,大部分人干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实际上这世界上,除了少部分激情驱动的艺术家、科学家,很少有人能做到兴趣与工作重合。

    文学作品中喜欢描述天才型人物,比如《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为绘画而生,为绘画而死,绘画占据了他的头脑,绘画于他而言如同呼吸一般。天才型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工作这一形式,他将兴趣变成了生活,而不是工作。

    来源于网络

    兴趣与工作实际上是冲突的。即使是以自己兴趣为基础的工作,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兴趣与工作重合。为什么呢?兴趣的本质是激情和好奇心激发的,从根本上讲,它是非理性的,而且动机是非功利的,兴趣意味着:我必须做这件事,否则我浑身不舒服,我的世界将黯淡无光。而工作必定意味着某种形式、某种任务,哪怕是兴趣做基础的工作也不例外,工作犹如一个框给人无形的压力,兴趣也因此而变味。

    当然,话说回来,兴趣与工作的大部分重合终究要好于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都属于后者这一状态。

    因此,这引发了一个问题:现代人越来越强调兴趣的作用,似乎没有兴趣,工作便是无意义的。

    于是,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同时患上了“兴趣饥渴症”和“兴趣寡淡症”。一方面人们去探索自己喜欢什么,做了很多尝试,但总是三分钟热度,过不了多久就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爱好,当热情消失殆尽,“兴趣”便丧失了。

    比如,很多人“喜欢”写作,将一时的写作冲动当成自己的兴趣甚至写作才华,这是极不靠谱的,当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写作并不好玩,自己并不热爱它,这就是“伪兴趣”。

    这世上很多人把“伪兴趣”当兴趣。比如,大学填报志愿时,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喜欢某一个专业,结果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又比如,很多人毕业生找工作时,经常跳槽,这个工作不喜欢,那个工作也不喜欢,你也不知道他究竟喜欢啥。

    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找到自己兴趣爱好是非常困难的,众所周知,此国的教育擅长扼杀创造力,很多时候仅有的一点兴趣都在无形中被消灭了。如果找不到自己兴趣,那是不是意味着:人生大部分时间将是很无趣?

    不尽然。

    我们需要转化一种思维。从兴趣驱动型转为在努力中发现事物的乐趣,从而产生兴趣。这一点对于大部分人是适用的。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了解不深,浅尝辄止,自然体会不到事情的乐趣,也就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这让人容易滑入一个死循环:了解不够导致兴趣不足,而兴趣不足又无法加深对它的了解。

    另一个原因是,拥有“伪兴趣”的人就是浅尝辄止的典型,轻易作评论、下判断,以简单的概括代替深入的体会。当你没深入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你对它的判断可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又是另一个死循环:由于了解不足而判断失误,而判断失误又妨碍深入了解。

    浮躁的心态阻碍了一个人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越是急功近利反而越是寻觅不到。最可怕的是如果一味拿兴趣当第一指标,那么你可能会在寻找兴趣上浪费大量时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对于大部分来说,要改变这种局面,采铜给我们两点意见。第一点是需要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应把“兴趣”当成做事的先决条件。因为如果一定要把“兴趣”当成先决条件,可以说大部分人的人生将会黯然失色。做事的时候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不特别喜欢但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先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避开死循环。这当然并不是要你忽视兴趣,而是说没有明显兴趣的情况下,应先努力做事,再在这一努力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第二点是,提升“浸润”深度。让自己专注于当下事情之中,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这篇文章中,就提到李清照夫妇把读书的乐趣融入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之中,融入到夫妻间的爱意之中,李清照夫妇读书艺术造诣不同一般。

    从根本上说,你要发现做事的乐趣,需要自我探索,将被动变为主动。兴趣可能就在这不断进步之中滋生出来,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挑战成功一件事,那么获得的喜悦感是巨大的。比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都曾经历过的中学阶段解答难题的体验。一些人会因为解答出一道数学难题而拥有很大的满足感,然后慢慢摸索,真的喜爱上了数学,但他并不是天生喜欢数学,这种乐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自我探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某些过来人似是而非的经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当你深入探索学习的乐趣时,或许真的就形成了兴趣。

    有些人天赋异禀,很早就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大部分运气没这么好,挖掘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兴趣终究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只有当你深入浸润在一件事中,自我认知才可能深入,进而养成自己真正的兴趣,否则很容易形成“伪兴趣”。以阅读习惯为例,你真的以为很多喜欢阅读的人天生就是阅读爱好者?很多人其实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惯。

    倘若你尚未拥有真正的兴趣,先专注投入吧!你可能越做越有味道,无需意志力的推动,你自己就会往前奔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究竟要不要以兴趣为出发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px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