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后记
《活着》,有感而发

《活着》,有感而发

作者: wave浪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5:53 被阅读14次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泥土和雨水。

读完《活着》,心情沉重到极点。我太投入了,以至于跟着故事中的人一起哭,一起笑。主人公福贵是整个故事的中心,遭遇了败家、破产、亡亲、去子、失爱的悲惨经历后,他还是一样的活下来了。他是故事里活的时间最长的那一个,前前后后送走了自己的父母,儿子,女儿,老婆,女婿,外甥,这么多次的生死打击,他渐渐的越活越透亮,似乎是麻木了,到老,买了一头跟他很像的老牛,两个老不死的东西就这样相依为命的过完剩下的日子。

开始我对福贵这个角色非常痛恨,痛恨他的无赖,痛恨他不懂事,不懂爱,不懂家人,没有担当,没有责任,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公,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活生生一个欠扁的纨绔子弟形象,尤其是在赶走怀孕的妻子,对妻子拳打脚踢,又赌钱赔掉了所有的家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我在心里暗自骂到,真是禽兽啊!

落魄之后,他整个人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开始心疼妻子,开始懂得家庭的责任,开始努力成为一个好父亲,经历了很多事以后,渐渐忘记了他之前的混蛋行为,也开始体会到他的不易,他的无可奈何。

处在那样一个时代,在那样的环境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期间,之后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他努力想要做好的那些,都在就要往好的方向转变的时候,给了他当头一棒,儿子有庆为了献血救人被无良的医生抽干血后心跳停止,女儿凤霞因为难产而死在了医院的手术台上,老婆家珍患了软骨病也没法医治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直劳作,在儿女双双离去后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女婿二喜也因为工地意外在医院抢救无效而死,还有外甥苦根因为吃豌豆吃太多噎死在家里,主人公的一家就是一个苦难的综合体,一条条生命在作者的笔下,真的是贱如蝼蚁,不值一提,悄然生息的死去。生命如此的不堪一击,轻到让我发怵!

福贵的内心也许我无法读懂,但是他所经历的痛苦真的是超出了我对人们所能承受的苦难范围,于他,没有绝望可言,但是也没有希望存在,就好像活着就是只要人活着,只要不死,即使遭遇了一切,活着依旧是作为一种没有任何感情的叙述语言般在表达活着的意义,人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而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故事并没有给我传达一种活着就会有希望的正能量思想,我只是对生命叹息,我不愿意看到故事中小小年纪的孩子就那样死去,我不愿意看到那些好人为什么一个个最后都会死?看到年纪轻轻的生命去了,我也会流泪,也许我还年轻,我没办法平静的看待死亡。都说,人活久了,就什么都看破了,越活就会越透亮,会被岁月和经历抹平一切的欲望,最终剩下的只有一颗宁静的心,麻木亦或默然地等待着黑夜的来临,慢慢沉睡下去,终会化为尘埃,散落凡尘,承载着新生儿降临的喜讯,沧海桑田,人世轮回,也就如此般循环往复的进行着。

说说故事之后,我的心情好像也变的平静了许多,早上还因为某些事闷闷不乐的心情,早已烟消云散。我明白,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有些事不用急,该你经历的一样都不会少,该学会的道理始终都会明白,只是早晚的问题。

相关文章

  • 《活着》有感而发

    年轻时,作为一个愤青,除了要处理日常事务外,还要处理和世界的紧张关系,说的严重一点,一直以来是以敌对态度面对这个...

  • 《活着》,有感而发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

  • 活着living

    -----活着,因为我一直在路上。 经常关注腾讯的《活着》的这个栏目,每每内心受到冲击,有感而发,...

  • 《活着》的真谛

    《活着》的真谛 文/徐志海(贾宋海纳百川) 昨夜读《活着》有感而发。 如此《活着》是照应了两个字,那就是朴实。 我...

  • 「感恩日语」2022-167篇,认真死去

    这个标题有点不妥当,但是确实是有感而发。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尽管死去了,他还活着。 ...

  • 活着,人性

    活着便是原罪,这是一个既乐观又可悲的概念。在我这个年龄本不该谈“活着”,只能说是有感而发,人性总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

  • 老张老了

    重拾余华写的《活着》内心很是触动,这篇文章有感而发仿此书局部。写出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

  • 无题

    近日,驾车总有感而发,常常思考,活着,为了什么目的而活着,中国人似乎都是为了下一代人着想,拼命赚钱大半辈子,有的到...

  • 健康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最近,大伯因病入院,有感而发,与陪护的哥哥聊到有关“生命”、“健康”的话题,我们不约而同地感慨——人能健康地活着,...

  • 浅析《苏东坡传·第一卷》

    作者:郑卓希 林语堂先生曾为苏东坡撰写传记,今日得窥,虽未品完,但仍是有感而发。 “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有感而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rl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