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思想史》有一段话。但甚为经典,它大致描绘了经济学这颗大树的发展脉络。
“伟大的经济学自亚当·斯密开始——他揭示了经济学的哲学底色:经济效率的引擎是追求私利的每一个参与社会分工的人。在他之后,萨伊提出了供给能够创造需求的理论,这引起了人们关于供求关系的思考。接着,在经济分析上,李嘉图强调了边际效应的重要性。在同样方面,瓦尔拉斯走得更远,他把数学引入了经济分析中。而帕累托,则把经济问题普遍进行了数学模型化。之后,集大成的马歇尔创建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这框架内,费雪提出了完整而深刻的利息理论。同时代的,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在产业政策的认识上划分为了有为政府与自由市场两部分。前者的思想源头,即凯恩斯本人的见解,是发现了经济活动中,人对于投资的流动性偏好以及其与生俱来的动物精神。后者的思想源头则是米塞斯与哈耶克,他们的见解是市场形成具有自发性,是自然演化的思想。处于两个学派中间的,则是芝加哥学派,思想源头是弗里德曼。弗老重视货币,对产业政策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了。这些经济思想,大多集中在宏观经济中,而萨缪尔森之后,新古典理论横空出世。该理论解构了宏观经济,将宏观经济解释成了个体行为的总和。”
经济学绕不开亚当·斯密,因为那是源头,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国富论》不仅仅讨论了分工带来效率,它还解释了使用价值和价格、工资、税收、地租、国债等问题。虽然现在很多已经是共识,但当年这些思考却是横空出世,前无古人。自《国富论》之后,每个人都在其上舔砖加瓦。偶然出几个奇才,比如集大成者的马歇尔和萨缪尔森,总结一下整体分析框架。也有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科斯等开创一门学派,沿着一个角度思考引领一个研究方向,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楷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