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里第二个孩子,至于为什么我出生。
几乎大家都这样对我说,因为姑姑家有个姐姐,小时候在我家我妈帮着照顾,到了上学的年纪,回自己家上学去了。
我妈很不舍,觉得身边没有小孩了,因为那时候我哥很大了,所以生了我。
我总觉得这样很不真实,不相信他们的说法。
我模糊地记得有一次我在外屋偷听,父母在里屋说话,好像说我是不小心才有的。
被我记住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们家没有我,也很好呀,比如现在正好就圆满了,我哥也结婚生子了,父母都有了孙子,一家人这不是很和谐嘛!
至于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
也和我的性格有关,我觉得自己活得很糟糕,性格上承受力太差,不适合来到这个世界。
心理学上有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当然也有混合型的。
有天生的因素,但我想和家庭也有一定关系,会不会打小再严厉对待一点,就能够扳过来?
发现这个问题有一阵了,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陷入迷茫,有时是纠结钱,有时候就纠结工作,还有时是纠结自己……
但大多时候,听到大家对我的评价还是挺积极的。
“感觉你性格挺好的。”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真的不太好。
自己眼中的自己,别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有很大的区别。单纯地来说,客观评价是一种能力。
为了让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丰满一些,我已经忘了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
6.2如果我没来过另一个让我苦闷的问题是我的家庭,整个家庭的三观不能一致,这就导致在教育孩子上不能同心协力,甚至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有很大阻力。
也许大家也感受到了无奈的现实,但由于个人都真实地生活在这个环境,难以跳出各自被限定的身份,去全面审视这个问题,然后通过自身行为做出改变。
因此,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或者人们不愿意改变,因为认知有限,无法预测到一段时间或几年后的有益效果,加上较差的行动力,也就出现了另一幕——明白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于是,我想在教育我小侄这个问题上,我不想跟全家对抗了,这让我很累,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我不仅去纠正孩子的习惯,还要防止他被身边大人的不良习惯影响,这实在超出我的能力范围。
当我降低对自己的期待时,我也就不是那么纠结了,尽力做好眼前的事儿吧。但千万别被同化,那样更可怕。
但是,我又有一点愧疚,似乎是我没能让家人认识到这样下去的后果,如果真是最坏那种结果,我也会感到不安。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我渐渐意识到纠正孩子的行为,最好的时间是第一次这个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要立刻制止并劝说,避免下次再犯,或用其他正确行为代替。
6.2如果我没来过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好多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了,大人们才想办法去改变,甚至有的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或者无动于衷,这就很糟糕了。
现在信息海量,机会也很多,所以多看、多听、多学,反过来自己再用,也不是不可以。
被一种舒服的方式对待,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正确的对待方式,有可能会不舒服。
将树上分叉的枝叶砍去时,树本身一定最难受,但是一想到这样,可以让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自己受益,也就释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