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一部名为《顺风车》的公益喜剧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以诙谐幽默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因为搭乘顺风车而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爱。
该片的男主角光头欧阳风的扮演者名叫王永,令人惊喜的是,这部电影就是改编于王永多年如一日提供免费搭车的真实故事。
北漂创业
1974年5月,王永出生在湖南邵阳。19岁那年,他考入湖南衡阳师专美术系,专攻国画。
两年后,王永毕业,进入衡阳县工业职业高中任美术老师。
工作仅仅半年,不甘心平庸的王永便辞职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
他先是在北京牧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担任广告部经理,两个月后,便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同年11月,王永注册了北京楚星美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为家具行业提供服务。
1998年,王永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此时离他到北京创业还不到两年。
免费搭客
王永住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上班地点在海淀区马甸,有25公里的路程。
有一次,王永开车回家,当时正下着雨,他看见有一个老太太在雨中行走,没有打伞,便打开车门,让老太太上了车。
当他把老太太送回家后,老太太的女儿一个劲地向他表示感谢,王永很开心,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王永住的回龙观,公交车站十分拥挤,每天都有很多赶上班的人在那里等车,王永就想能不能用自己的空车顺道搭几个人?
于是,他拉下车门,对着公交车站大声喊:“有没有人去马甸、双安?搭车不要钱!”
他以为肯定会有人回应,毕竟有那么多人挤不上公交车。可是,让王永没想到的是,人们向他投来了质疑、冷漠甚至是嘲讽的目光,有人小声嘀咕:“这个人有病吧!”
王洋这才意识到:打开车门容易,打开心门很难!
但他没有退缩,仍然坚持不断地问:“去双安、马甸吗?打顺风车免费!”
终于,开始有人尝试搭他的车了。王永很高兴,此后,他每天都要带上两三个顺道的人,这种感觉让他很舒服,也很有成就感。
他不由想起小时候在湖南老家的生活:路上只要有手扶拖拉机经过,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坐上去搭一程,大家一路欢声笑语,有说有笑,好不开心。
北京跟乡下不同,大城市虽然繁华,但每个人都步履匆匆,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信任感,关系淡漠。王永决定从自己做起,向身边的人传递爱心与温情。
那些小故事
王永的顺风车,一开就是很多年,其间,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误解他的,但更多的,是能给他带来感动的人。
有一次,他见一个女孩站在路边,便问她要不要坐车?结果被女孩的男朋友骂作“臭流氓”,脸上还被泼了半杯豆浆。
还有一个大雪天,王永看见有一家三口在等车,他们的小女儿被冻得直打哆嗦。
他把车开过去,表示可以捎他们一程。父亲和孩子动心了,当妈的却死活不准上。她说现在的社会,哪有什么好人,怎么能随便相信陌生人?
王永急了,他走下车,对着女人说:“我自己出钱出油送你们,你说我图什么?你们今天要是不上车,我就不走了!”
最终,在父亲和女儿的劝说下,女人总算同意上车了。王永把他们送到目的地,一家人连连对他表示感谢和歉意。
那一次,王永难过了很久,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做好事,却屡屡遭到别人的误解和怀疑?
王永曾想过放弃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行为,可一见到路边有搭不上车的人,或者遇到困难的人,他又心软了,不由自主又会上前问人家要不要搭车。
经历这样的事多了,王永慢慢也释怀了。他想:只要用一颗坦荡赤诚的心去对待别人,那么,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感和生疏感一定会被拉近。毕竟,谁的心都是肉长的,没有融化不了的心,温暖不了的人。
最让王永难忘的是一个中年大姐,那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中年女人抱着孩子在路边拦车,孩子满头是血,明显是受伤了。
可路过的出租车都载着人,没有一辆停下来。王永上去邀请她坐自己的车,女人也得来不及多想,跟着他直奔医院。
到了医院,王永不放心,又陪着女人挂了号,进了急诊室。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再晚半小时,孩子就有危险了。”
过了几天,王永又在同一个地方看见那个中年女人,她在身边竖起一块纸牌,上面写着:“好心人,你在哪里?”
王永下车走过去,可女人当日太过担心孩子,没有看清他,现在居然也认不出他了。
王永有点小遗憾,但很快又高兴起来,他对中年女人说:“大姐,不用再等了,他既然愿意帮你,肯定是不会图回报的!”
王永没有想到,他的爱心,也会有人仿效。
一次,他正开着车,后面有一辆车突然追上来,开车的小伙子摇下车窗,对他喊道:“嗨,王永!”
王永很纳闷,自己并不认识这个人啊。小伙子解释说:“我坐过你的车,现在我也买车了,我也像你一样载人啦,旁边这位就是我拉的客人。”
那一刻,一股暖流从王永心头漫过,自己拉过的人正在做和自己同样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
“顺”来的老婆
王永免费载人,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得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回报。乘过他车的人,有的是成了他的客户,有的成了他的员工,更多的人,则成了他的朋友。
王永最大的收获,就是“顺”到了一个老婆。那时王永到北京时间不长,还没有买车,正在驾校学车。
有一天上完交规课,大家都忙着回去。王永看到一个女孩边打电话边看时间,似乎有急事。
那天打车的人很多,机灵的王永急忙跑到前面的路口,拦了一辆车,然后让司机把车停到女孩面前。
他对女孩说:“你去哪里?要是着急,你先走。”
女孩有些犹豫,随即发现这个人和自己是一起学车的同学,于是打消顾虑上了车。
很凑巧,女孩与王永竟然同路,只不过王永要去的地方更远。本想让女孩搭自己顺风车,自己却变成了搭女孩的顺风车。
这个女孩就是后来成为王永妻子的陈默。彼时,陈默还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的学生。
两人从此认识。之后每次从驾校上完课,他们都相约乘一辆车,一来二去,两个人熟悉起来,并很快相恋。
后来,王永和陈默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女儿。不过,怕妻子担心,王永免费载人的事一直瞒着妻子,直到京城有一家报纸报道了王永的事迹,陈默才知道丈夫免费载人的事。
星火燎原
从1998年第一次载人开始,王永“顺风车”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据他自己说:大概有100万人拒绝过他,至少有2万人给过他白眼,说他是“神经病”,而上了他车的人,累计可达一万多。
就是这一万多人,给了王永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欧美已经有很多成熟的顺风车社团,中国在这方面却是一片空白。随着私家车的激剧增长,全国各大城市交通一片拥堵,高速发展的中国迫切需要顺风车。
王永知道,每天行驶在路上的私家车,很多只坐了一两个人,如果能让这些车都捎上一两个人,交通状况就会得到改善,而且还能节能环保。
2012年春节来临之际,王永联合郎永淳、赵普、陈伟鸿、邓飞等名人,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
“让你身边的空座,成为他人的希望!”王永他们发出这样的口号。
活动一发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车主加入进来,表示愿意奉献一份爱心;诸多买不到车票的北漂一族,也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活动持续了一个月,从1月10日开始到2月10日结束,参与的车主多达600人,他们成功配对了1100人。
这一年的6月6日,在王永等人的努力和推动下,中国首个“顺风车日”宣布成立。
陈默此时已成为丈夫的支持者,一旦王永他们有公益活动,她都会去给他们送夜宵。
2013年6月,王永和他的同伴一起在回龙观举办公益活动,陈默也带着女儿参加了。
已是南洋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她一开始有些拘束、放不开,可当她看到很多人过来同丈夫打招呼,鼓励并认可丈夫时,她就被感染了,在现场卖力地发起了宣传单。
活动结束后,陈默还发了朋友圈,告诉大家“顺风车”王永是自己的丈夫,希望大家都来支持顺风车!
从公益到商业
2014年1月1日,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正式出台《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为了这个《意见》,王永已经连续6年向两会提交顺风车提案议案了。
《意见》鼓励出行路线相同的市民在签订合同的前提下,分摊相应费用。
《意见》的出台,激发了王永的想象力,他觉得自己应该将“顺风车”公益活动商业化了。
之前的公益活动,虽然给很多人带来便利和好处,但也存在着种种矛盾。
一方面,由于人与人之间相互缺乏信任,很多献爱心的车主在遭遇白眼和怀疑后纷纷退出,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另一方面,车主全额承担油费、高速费等各种开销,一两次还能承受,时间长了就吃不消了,这也导致很多有此想法的车主知难而退。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14年3月,王永发起并成立了“北京微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创办“微微拼车”。
很快就有投资方找上门来,北京市政府还提供了200万元的经费,支持他们研发拼车软件。
很快,“微微拼车”APP就上线了,相同路线有拼车意向的陌生双方,可以通过这款软件相互找到对方。
搭车的一方替车主分担一些油费和高速费,系统不但可以智能匹配路线,还能根据搭乘距离自动计算出费用,然后通过APP完成支付。
软件具备对话聊天功能,人们可以在线上结识同行的新朋友,然后把这种网络关系实时转到现实中来,所需费用只要出租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为双方大大省了费用。
为了全力做“微微拼车”,王永辞去了他的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交由妻子担任。
2015年春节前后,王永马不停蹄地奔赴在重庆、广州、兰州、武汉等城市,为“微微拼车”做宣传,这个春节,共有7万人通过拼车顺利回到家。
经过不懈的努力,“微微拼车”已进入40个城市,超过10万的车主注册了这款软件。
“微微拼车”如同一个流动的车站,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有人在这里找到了另一半;有人在这里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有人在这里得以脱胎换骨,改变了人生的态度……
除了一路上的暖心陪伴,还有感动于心的人间百态。
但王永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大家的生存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无论是当初一个人开顺风车,还是商业运作“微微拼车”,王永的初衷从未改变,那就是:节能环保,缓解交通压力,重拾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信任。
这,就是王永的中国梦!
(转自本人头条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