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周五《奇葩大会》来了一位rapper杨冠群,他的言论引起了范湉湉的强烈反对,争论的焦点就是,范湉湉认为“你太伪hip-hop,态度是hip-hop的灵魂,杨冠群却表达出歌词无所谓,灵魂不重要。”她要捍卫她坚信的hip-hop的文化、灵魂。
杨冠群也不甘示弱,硬的你来battle啊,软的,“我从来没有说我是玩hip-hop的,我只是说我的音乐比较适合rap。”
马东轻松解围后,蔡康永温柔地调解,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碰到自己喜欢的时候,都会很在意那个核心的东西。可是,你知道刚好现在很流行在掌握一门技艺的时候,把那个核心的东西去放到一边去不管。
就像我写东西的时候,我读了很多畅销书,但是里面是没有灵魂的,然后有非常好的字句,读了以后也让然赏心悦目,结果变成了畅销书。
我不会像你一样,冲出来把这些书撕了,说你们懂不懂写作是什么,里面没有灵魂,却写出这么一本书来。
就是,这位小朋友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很像一个processor(处理器),就是,我放东西进去,他会很smooth地输出一个东西出来......。”
“他反而代表了那种,在快速的时代下,能够生产出甜美的东西,来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是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核心不一定被当成至高无上的了。”
高晓松接着说到:
“音乐本来就分成performer跟musician两个行业......”
蔡康永最后说到:"把意义剥离出来,或许这个阶段可以,可是,总有一天,你可能会感到无聊。"
每次看完《奇葩大会》总会有些脑洞大开,各方论述可以在更大、更高的视野中融为一体,看似矛盾,却又都存在,真应了那就话“相爱相杀”。
再次击中我的是“灵魂和形式或者说patten”究竟天平的两端,你会要哪一个?
二、
其实答案,蔡康永老师已经给出了:
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策略,可以坚守灵魂,也可以坚守形式。
我们可以批评没有灵魂的,也可以批评只注重灵魂的,或许形式也可以变成一种核心。比如福特的流水线操作。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可以坚守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理念。
站在内行人、从业者的角度,可以选择坚守的东西,rap的形式还是hip-hop的灵魂。
正如,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那样: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如果你看了一场show,明快的节奏,劲爆的舞蹈,完美的声线,灵魂的呐喊,触动你的究竟是什么呢?
你只是想看到你想看到的世界。
-
你没有高音,或许你就羡慕、崇拜会唱高音的人,因为毕竟在你周围会唱高音的没几个。
-
你意志消沉,恰好听到了一首触动灵魂的歌曲,于是你沉醉在灵魂的音乐中。
-
你没有见过这么动感的舞蹈,热情的活力,当看到show后,你被吸引了,被刺激到了,于是你认为唱的好不如跳的好。
有没有觉察到?其实我们可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可能选择了当下最需要的、或者说当下最渴求的,也或者是未来想要的。
三、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中的所有一切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他还说,“两条路,选择少有人走的那一条。”在平凡生活中坚守与进步,寻求幸福与心灵安放的地方,因为在泡沫与机会并存的时代,有心才有未来。
我们需要灵魂,也需要形式、肉身、模式。
就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浅为了保住墨渊的肉身,用心头血来喂养了7万年。而没有元神,肉身终究只是肉身。
行走在世上,带着灵魂,带着肉身,有时,要练筋骨,有时要练气血,有时要练修为。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去修吧,少技能,就去练技能,少信念,就去练信念,少资源,就去找资源。
客官,点个赞再走吧。
另外,告诉你个秘密,不需扫码就可以关注我哦,嘿嘿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