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博弈论的书,也是关于冯·诺依曼的书。除了对冯·诺依曼超常的才华心生无比的敬畏外,更多地喜欢上了博弈的一些知识。
我查了一下博弈论,除了书中提到的极小极大定理、囚徒的困境,还有一个纳什平衡策略,就是“智猪博弈”。
这些例子涉及到的策略实际上在生活中也都有出现,只是不会像例子中提到的环境那么理想,往往是错综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因此人们往往还是用感性做了判断,尽管,感性有时也都大多暗合了博弈论策略。
博弈论的前提是博弈各方都是聪明的理智的。
一、极小极大定理
即最坏的情况下取得最好结果的策略。两个小孩分蛋糕,小孩A只能等小孩B先挑,但他有切的权利。如何切就是策略。显然,小孩A处于最坏的处境——他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最佳策略是尽可能切的一般大小。看似简单的道理,但现实中往往却是错误的做法。我们总愿意处在最坏的处境下(A小孩),幻想着别人(B小孩)犯傻,侥幸心理时刻充斥在我们的心中,只有被残酷的现实打脸方才清醒。
二、智猪博弈
两头猪一大一小,吃食时需要踩动踏板,每踩动一次会有10份食物可供食用,如大猪先吃(需要小猪去踩),则大猪可吃9份,小猪能吃上1份;如小猪先吃,大猪踩动踏板后再去吃,则大猪可吃到6份,小猪能吃到4份;如果两个猪同时踩动同时去吃,则大猪吃到7份,小猪能吃到3份。另外,踩动踏板会消耗相当于2份食物的能量。请问大小猪会采取什么样的最佳策略呢?
通过下面这张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种策略的最后结果,不难分析出最佳策略。
小猪行动 小猪等待
大猪行动 5:1 4:4
大猪等待 9:-1 0:0
分析:如果大猪行动,不管小猪如何,大猪将吃得食物4份或5份;如果大猪等待,结果是9或0,但9的结果是小猪-1,显然不现实,那么结果只能是0;小猪行动,得1或-1,取决于大猪;小猪等待,得4或0。
显然,最佳策略是大猪行动,小猪等待。
现实生活中,如果不会换位思考的大猪往往只顾自己,只看到自己不管是行动还是等待,最坏的结果是最少吃到5,所以他们往往选择等待。却没有想到小猪此时的处境,它的等待对于小猪来讲是灭亡,却还指望小猪能合作。
三、囚徒的困境
检察官对两个共同偷窃的盗窃犯分别谈话,“如果你们二人同时坦白,则判5年;同时抗拒,也会因法律事实被判1年;一个坦白、一个拒绝,则坦白者判3个月,抗拒者判10年”,两个囚徒没有办法串供,请问囚徒会怎么选择?
最好的结果是两人都抗拒,结果都被判1年,但同时又都会想到对方可能会利用自己的坦白,从而使自己陷入10年牢狱之灾。在各自聪明各自理智的前提下,最佳策略就是退而求其次,都坦白,一起被判5年,同时期待3个月的奇迹出现。
博弈论对我的启发不是寻求什么最佳策略,而是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利他才能利己的观念,这个世界并非零和博弈,要替对方考虑,要想到双赢,在争取合作的前提下,再考虑利益最大化。
最近我们公司接到一个项目,具体来讲就是对方购买我们的服务,双方谈好28.8万元,但这笔钱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渠道来出,思来想去我们给对方提了一个项目开发的建议,把这笔钱打散混进项目开发中,我们告诉他们这个项目开发本身是需要成本的(这个项目我们之前已经给别人做过了,再做一次对我们来讲成本趋近于零),总价格需要加上这个成本。于是对方需要我们报个价格然后再定。我们如何报价就有博弈论的味道了,少了我们利益会少,多了可能会让对方取消这个方案,从而少赚不少。
我们的策略思考如下:
把开发成本分成四个区间:0~8万,8~11.2万,11.2~15万,超过15万。总价变成36.8万,36.8~40万,40~43.8万,43.8万以上。
超过15万,会让开发成本占总价三分之一以上,显得喧宾夺主,对方会觉得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他们并不想要的东西,废掉的可能性很大;
低于8万,性价比不高,即使成功率很高,对我们吸引力不大;
超过11.2万,会让总价突破40万,在心理上会有花了40多万的感觉;
低于11.2万,总价36.8~40万之间,不到40万,心理上比上一个方案好一些。
最终,我们选定报价10.8万,总价39.6万。
通过博弈论作为选择策略,不一定是最好结果,但却是一个稳定的较好结果。总之,会让你笃定,会让你不会纠结和后悔。
以上是我读《囚徒的困境》一点思考,终身学习,终生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