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 & Day11 &Day12】K2

作者: Capitalist | 来源:发表于2016-07-14 23:46 被阅读35次

    内容创作指南

    指南顺序:

    定位-解决需求-音频制作方法指南-音频分析

    定位:大学生和刚工作人群

    解决需求:

    用户:处于迷茫、经验不足的状态下,通过文章得到关怀和爱以及过来人的方法和帮助,因而成长。

    创作者:分享自己,并且能获得他人认同及尊敬。

    音频制作指南

    顺序:标题-音频文章结构-铺垫与起承-语言特征-语速-语音语调

    标题:

    文章标题要善用疑问、共鸣等抓住用户心理。
    让用户一眼就知道我能在这条音频里获取到什么。

    如何取标题的具体参考方法如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EzNzU0Ng==&mid=204740056&idx=3&sn=98e568d92e181e6b8660566e15d74495&scene=24&srcid=0714LSxDldp9ZH01FkJZe5uE#wechat_redirect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E1Mzk1NA==&mid=402718964&idx=1&sn=71c24110cd45e745a763f6351d8eeffc&scene=24&srcid=0714wc9oU8AKnOJzrP3rvC4g#wechat_redirect

    音频文章结构:

    总分总结构

    抛出话题——推出公众号(或其他联系方式)——解释自己的方法或观点——总结

    抛出话题尽量用疑问或能产生共鸣等语言带出,让用户产生共鸣或好奇心等的心理,抓住用户使得用户继续收听。

    推出公共号或其他联系方式,一是可以推广自己的公众号,扩大知名度,二是方便有疑问的听众联系到自己

    方法和观点提出后,列举具体事例,可以增加听众对方法和观点的理解。

    最后一定要总结,因为用户可能已经忘了开始讲的是什么,所以总结是让用户记住核心内容。

    铺垫与起承:

    通过疑问来引发听众好奇心或者通过站在听众立场来引起共鸣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原理也是抓住人性的特点进行铺垫和起承。

    语言特征:

    语言尽量选择朴实、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通俗易懂且更让用户接受,产生共鸣的等。

    语速:

    新闻联播的语速是每分钟280-300字。逻辑思维公众号的每日推送一分钟字数也是在270-300之间。所以推荐创作者每分钟语速在280-300字之内,如果把控不好,可以控制文章字数在1500字之内,并且多练几次哦。

    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是可以增加亲切感或专业感等的重要手段。

    再说重要、难懂或者想让用户记住的内容可以加重或变调并放慢语速。

    音频分析:

    1.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全文3:42,共约1200字。

    https://m.igetget.com/share/audio/aid/213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标题

    标题很容易让人找到共鸣,还是疑问语气,容易让人想点进去看。激发用户好奇以及共鸣心理。

    文章结构

    抛出话题-给出公众号-两方面原因分析-三个不行动的解释-结论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看了一篇很有道理的文章,或者听了一些很正确的话,自己明明懂了,但就是不想去做。与用户产生共鸣**。

    之后,抛出疑问: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给出答案,公众号里有专门分析的文章。首先引起用户兴趣,其次增加公众号的订阅数。

    接下来分析这种情况原因。

    1.人性上——趋利避害。

    2.缺乏悟性。

    不行动的解释:

    1.缺乏目标感:没有真心想要努力的目标;

    2.缺乏立竿见影的反馈;

    3.守旧情结——不安全感。

    最后给出结论——行动起来。并且从这三点上下手,即找到心动的目标,及时得到反馈,提高安全感。

    铺垫与起承:

    文章共两次铺垫,依次为首段,引出后面的分析,这段也引出了用户的强烈共鸣;第二次为原因与解释间,站在听者的立场上,同样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所以,作为铺垫,创作者可以换位发声或其他行为来引发共鸣。

    文章共三次起承,第一次为首段铺垫与原因分析间,作者用了“首先”这个词;其次是原因与不行动解释之间,用了换位思考。作者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说问题:道理懂,但没行动(也为音频亮点);第三次为解释与结论间,用了“所以”。

    所以起承可以用首先、因为、所以这些连词过度,也可以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立场发声等。

    语言特征:

    作者都是先给出定义,提高文章可信度及专业度,又考虑到听者,每个定义后都给出通俗易懂的小例子。用词也都很口语化,贴近读者。

    作者也很善用语言引发共鸣。

    语速及语音语调:

    本文语速偏快又不过快,显示出一定的专业性。

    其次,在给出定义时又会放慢语速、加重语调,这先是加强了概念,又吸引听者,最后又因为难懂而放慢语速让听者理解。

    2.如何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 时长4:19, 1200字左右

    https://m.igetget.com/share/audio/aid/2172

    标题

    疑问句,引起听众用户好奇心。

    引起共鸣,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没办法长时间专注一件事。

    音频文章结构

    抛出话题-引出公众号-对比例子-五种具体方法-总结

    大多数人都有过工作、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没办法集中的经历——抛出话题,找共鸣,又举了几个小例子说明这个现象,又抛出疑问:怎么解决?——引起听者好奇心。给出答案:公众号“改变自己”的观点——你得让大脑的处理速度赶上接受信息的速度。

    用“真的是这样吗?”引出两个对比例子:看小说和教科书时的状态,进而给出道理——维持注意力的关键在于,信息处理速度和接收速度之间的关系。

    五个具体方法:

    1.多动手
    2.刚醒的时间工作
    3.自我训练
    4.运动唤醒身体
    5.对自己进行消极心理暗示

    总结,强调如何专注做一件事的核心方法——让大脑的处理速度,跟上你接收信息的速度。

    铺垫与起承:

    “真的是这样吗?”,“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以上是五个方法”进行三次起承,通过疑问、转折进行承上启下作用。都有引起听众好奇心的作用。

    语言特征:

    语言朴实易懂,口语化,让听众听起来不费劲。

    给出方法后也举出两三个例子或以上,举得例子也都很平常普遍:读小说、打游戏等,大家也都很容易理解。从而方便用户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对音频中提到的内容加深印象。

    语速及语音语调:

    语速适中

    再说方法时适当放慢了语速,加深听众印象。

    经验与教训总结:

    刚开始看见船长写此次作业的难点在于小组沟通,当时并没有发现多困难,直到真的讨论上,发现大家的想法真的特别多,脑洞大开,但是失误的是我们没有一个计划。没有固定的讨论时间和不一致的想法导致拖延。所以也写一些建议:下次讨论顺序为大家讨论收集想法,过程中不能有否定以及质疑声,想法收集过后,抛出来逐一讨论排序,逐一质疑否定,质疑否定声最小的为最终想法,最终想法确定时不能在质疑,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固定时间讨论,每晚9点是大家都有空的,所以,有事提前请假通知一下,并不能质疑讨论结果。并且给出概念性的东西的情况下给出实质性的观点及看法。希望这样的小约束能更好的完成下次集体作业。并且,所做所收获的超过这次作业的表现。

    在写指南时仍然是无从下手,和以前每一次作业一样,摸索着前进。不过,小组的讨论、思维碰撞仍然是完成作业灵感的很大来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10 & Day11 &Day12】K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cy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