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50讲,曾老师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个案:一位来访者请曾老师给她打分,来访者说:“你能不能评论一下我?如果糟糕的人是0分,完美的人是100分,你会给我打几分呢?”曾老师仔细体会了一下自己的感受,他表示:“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在来访者强烈的要求下,曾老师说:“我给你打100分”。来访者有些高兴,随即又表示:“我觉得您这样说是在鼓励我,如果你给我打95分,我会很高兴,因为那表示你说的是真实的。”曾老师回答来访者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给你打100分也是真实的,因为我把你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我没有把你分成好的和坏的方面,而只是把你看成上天创造的完美无缺的产物。”
这让我想到我与家人的相处,每次回到老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我活在一双时时刻刻在给我打分的眼睛的注视之下:“你的痘疤太影响美观了,去美容院处理一下”、“你太胖了,要再瘦5斤”、“你怎么穿成这样就回来了,都不打扮打扮自己”、“你的工作没技术含量”、“你没什么大出息”,似乎每一个评判,都是在给我减分:有痘疤,减2分;太胖,减5分;不打扮自己,减8分;工作没技术含量,减20分;不够有出息,减40分。随着这些评判的声音不断的出现,我对自己也渐渐产生了怀疑。似乎我的价值只能被如此功利的判断,我一定要优秀、完美,我才配得上被爱。这令我很不愉快,我也想很不服气的问上一句:“似乎爸爸妈妈对我不是很满意呢,我很好奇你们到底给我这个女儿打几分呢?”但是这句问话本身,不也正说明了我把评价自己的权力交给了他人,把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给我打多少分之上么。
《零极限》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清理的话:当父母令我们不愉快,我们只需要放下令我们不愉快这件事本身,转而清理我们自己。怎么清理呢?对自己默念:“我的父母是神圣而完美的存在,如果我经历到了任何问题,那么也只是我记忆的重复。”
然而我发现,我对这句话并没有感觉,反而非常不服气:“为什么我要认为我父母是神圣而完美的存在?那么他们说我不好,就是有道理的了?就是说对了么?同样是人,我自己就不是神圣而完美的存在了么?”
于是我索性告诉自己:“我是神圣而完美的,我所经历的任何问题,也只是我记忆的重复。”对自己说完这句话,我内心感觉到非常舒服。我发现自己不再因自己的不足而羞愧,也不再因自己的存在而羞愧。如同对着自己说了一万次的“我爱你”,我终于意识到自身的可贵,所有对我否定的语言,如同轻飘飘的柳絮,风一吹,就无影无踪了。
至此,我明白我做了一件什么事,我清理掉了我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认知,我清理掉了我的羞愧。然后,我就可以坦然的面对家人的话。我想,如果此刻家人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再邀请他们给我打分。我会说:“我认为我自己很好,我对现在的自己很满意,不管在人们眼里我值多少分,我都给我自己打100分。”此时的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不会再因为任何一句话而抬不起头来。
家人的话让我不高兴,其本质在于我对自己的不认可,我认为自己是不够好的,家人的话只不过恰好勾起了我的羞耻感。我真的是对家人生气么?还是在气我自己的不足?经过这样一番觉察,我发现是后者。当我内心里接受我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只感觉到我对自己的爱,我只想对自己说一声:“我爱你”。
作为一个人,我是完整的,如同我的缺点不是我,我的痛苦不是我,我的错误仍然不是我。他们是我的一部分,但不能代表整个的我,不能代表我本身。
至此,我也真正明白,我的家人也是完整的存在,无论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都是“神圣而完美”的。当我接受自己是“神圣而完美”的,我才能接受他人是“神圣而完美”的。当我全身心的接纳自己,我才开始全身心的接纳他人。
上个周末,刚刚结束第三阶段第一单元的心理团体成长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带领我们做冥想时说的一句话:“我是值得的,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值得,而是我本身就值得。”我无需证明什么,我的存在,就是“神圣而完美”的。
我给自己打100分,我也给他人打100分。借用我很喜欢的学霸猫的一句话:“我能给你的最大礼物,就是你我永远都很ok的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