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于提升公信力的一点思考

对于提升公信力的一点思考

作者: 文雅羊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11:11 被阅读9次
    对于提升公信力的一点思考

    16号的混大课程上,樊登老师讲了如何成为好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他指出,任何一个人,其实都同时在扮演这三个角色,因此认真学习很有必要。

    课上,樊登老师基于沟通视窗理论提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当取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作为体制内公职人员,“尊敬和信任”上级可以说是必备素质,取得上级的“尊敬和信任”更是必须要学习的。这里“尊重和信任”打的引号大家都懂,但我在看到练习的题目后,想到的却是取得群众的尊敬和信任,即如何提升公信力。

    课程中提到,取得别人尊敬和信任的方法是扩大公开象限,而扩大公开象限的方法则是扩展隐私象限、盲点象限和潜能象限,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几个表达的方法。

    体制内在我看来就像服务业,服务的目标是群众,虽然说由于体制的因素,更多公职人员的服务目标已经被确定为了领导,但无论怎么绕,根基还是在服务群众。而缺乏公信力一词,正是因为公职人员不被群众信任和尊敬所提出的。既然取得信任和尊敬的方法是扩大公开象限,那么我们就逐一来看看方法如何:

    1.转化隐私象限。DDS是不能说的,这个大家都一样。那对公职人员来说,不好意思说的部分和忘了说的部分是哪些呢?我个人觉得,不好意思说的地方,或许是政策公开的部分,正因为部分公职人员自身没有按照政策规定办事,所以他不好意思和群众说明,于是在工作中遮遮掩掩,让群众搞不懂政策的来龙去脉,当然会信任缺失;而忘了说的部分则是公职人员的个人问题,作为具体的执行者,政策上的规定、办事的流程公职人员是知道的,或者说肯定是比群众知道的清楚的,一旦公职人员“忘了说”,觉得“这都不知道?”,在审批的时候不说清楚,就会让办事的群众在多个部门跑来跑去,进而产生怨愤的情绪,这样一来,何有信任和尊敬?在思考了这部分问题后,我决定先从自己做起,在工作中尽可能地用简单的话给不明白的群众讲解清楚这项政策法规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办这件事到底需要什么流程,该去哪里找谁,大概要多少时间等等,尽可能方便别人。从实践效果来看,暂时没发现特别明显的改观,但至少没有投诉。

    2.转化盲点象限。盲点是别人知道但我不知道的部分,这个不用说,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听到群众对公职机构的不满和抱怨,但我身为公职人员,又能听到身边同事对于工作的看法和意见。说白了,其实双方都陷入了盲点,彼此的沟通失调导致了不理解,进而影响了公信力。现在电视里我们时常看到官方到民间征集意见,传播基础公职人员的心声等活动,其目的或许是帮助改善双方的盲点部分,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根本原因或许是因为在官僚体制下人微言轻,身不由己,接着大家都麻木了,但在我的思考当中,或许是因为双方缺乏“同理心”所致。听过“涟漪效应”的人或许会理解,国人的思考维度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然后一层一层像涟漪一样扩散出去,形成“关系的网络”,于是每每在思考时,就会根据这个涟漪区分亲疏远近。因此,公职人员在面对群众时,放在群众身上的同理心绝对不会比放在领导身上的同理心要多,这样的思考方式里,何来有效沟通?那么思考了这部分问题后,我要求自己在与群众的沟通中必须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运用《非暴力沟通》、《人性的弱点》等书中的方法,尽量增进对方的信任。就实际效果来看,首先要克服掉自己心里的不耐烦、自视甚高等心理因素,转换思维方式后,运用起来效果尚可,成功解决了一些矛盾问题,值得进一步实践。

    3.转化潜能象限。这个说实话更依赖政策,公职人员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潜力很大,但多是被制度、官僚、弯弯绕绕的关系束缚了,或许是因为上面对大政方针的考虑,或是因为权力的平衡倾轧,但就我个人而言,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就算以后不在体制内了,也能绽放自己的光芒。

    总而言之,我认为公职的象征不是权力,而是服务和沟通。作为体制内一名基层干部,我由衷希望每一名公职人员多一分公心,少一分私心,做好服务本职工作,提升这些基本的素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于提升公信力的一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g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