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相信大家都知道雅典有座帕特农神庙,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它是现存最重要的古希腊时代建筑物,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INTO发现,如今在德国卡塞尔市的弗雷德里希广场上,也立起了一座“帕特农神庙”,尺寸和雅典的那座完全一致,只不过它是用钢架和 10 万本书搭成的……
INTO为大家介绍的是74岁的阿根廷艺术家Marta Minujín的大型艺术装置,名为 The Parthenon of Books(书之帕特农神庙)。
整整10万本禁书,一点不夸张……你可能要问了,哪来那么多禁书?
INTO你能相信这10 万本书,是由世界各地的人们自发捐赠的,其中的许多书籍曾是禁书,如今被解禁,还有一些书籍至今仍被禁止在一些国家传播。
那么为什么要将这座“帕特农神庙”建在德国这个地点呢?
INTO觉得,其实选址是有纪念意义的,1933 年纳粹势力夺权,并鼓动大学生发起“对抗德意志精神”运动,这里曾是德国青年的焚书场所之一,大约有 2000 本不符合纳粹理念的书籍被焚毁。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著作,也在被禁之列。
INTO告诉你,这场文化浩劫爆发的时候,她曾给德国的学生写过一封信,她说:
“如果你们认为自己可以扼杀思想,那么只能说你们不懂历史。暴君们已如此尝试过数次,但是那些思想只会凭自身之力直起反抗,并摧毁他们。你可以焚毁我的书以及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们创作的书籍,但是他们的思想已通过百万条渠道渗透而出,并且会继续激励其他的头脑……”
INTO说到这里很感慨,在全世界的多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发生过相似的文字革命,古有清朝文字狱,近现代就更不用说了,当某一当权者想要染指文化界的时候,那些不符合自己思想的文字都难逃被毁灭的命运。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有。
Marta Minujín不是第一次建这座“书之帕特农神庙”了,在阿根廷军人独裁体制终结的 1983 年,她曾用 2 万多本禁书,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建起了第一座“书之帕特农神庙”。
1983 年在阿根廷的“书之帕特农神庙”
INTO发现,如今34年后,74岁的她带着这座抵抗政治压迫的神庙以更加浩荡的规模来到了德国,来到这个纳粹势力起源的国家。
展览结束后,这些书会像当年在阿根廷那样,被发放到人们手中,重新开始其自由流通之旅。
INTO建议,如果今年 9 月 17 日之前,你有幸去德国卡塞尔,不妨去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