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基督教先后四次传入中国,分别在唐代、元代、明末清初和鸦片战争之后。
公元七世纪,唐朝实行宽容开放的文化政策,同时,与中亚细亚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派遣教士于贞观九年来到长安城,受到唐太宗的赞赏。唐太宗批准其在长安兴建庙寺,名曰“波斯寺”,称其为“大秦景教”。景教很快在全国传播,德宗时期教会遍布全国,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帮助郭子仪平乱有功,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兴盛了一个多世纪,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证实了景教当时在中国的流行情况。845年,唐武宗发动了灭佛运动,景教也受到波及,逐渐消失。
到了元朝,基督教再次来到中国,除聂斯托利派,还有天主教方济各会,元人将二者合称为“十字教”,蒙语为“也里可温”,意为“禀受了福泽的人”。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请马可波罗带信给罗马教皇,要求教皇派遣精熟“七艺”的传教士来中国。1289年,罗马教皇派遣方济各会修士来中国传教。也里可温教在中国一度兴盛,但随着元朝灭亡,也里可温教随之消失。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基督宗教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新教从天主教分化出来。1534年,西班牙人罗耀拉创建了耶稣会。
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最有名的要数利玛窦,他学贯中西,不但精通中国的语言文化、典章制度、风土人情,而且精通西方的天文地理历算,最主要的是他将天主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回避了两者的矛盾和差异,比如将“GOD”直译为“上帝”,认为中国古代“昊天上帝”观念就是受天主感召形成。将天主教的圣爱解释成儒家的“仁爱”,容许教徒拜天祭祖,保持中国礼俗。使得基督教“本土化”,更加容易让人接受。这种传教思路收效甚大,教徒迅速发展,大臣徐光启、李之藻等相继皈依天主。但利玛窦死后,接替者改弦易辙,不在努力将天主教与儒家融合,而是强调了差异和区别,在与儒家思想强烈冲突后,导致了1616年天主教堂被封闭,外国传教士被驱逐的。
清朝时期,耶稣会的教士汤若望带着历法推算来到中国传教,受到朝廷重用。但随着欧洲发展,天主教多个教会组织来到中国传教,一些教士发现耶稣会在传教中有很多与中国礼俗调和内容,向天主教廷高发,最后演变成康熙与罗马教皇的直接冲突,最终康熙一道禁令,禁绝天主教传播,这就是有名的“百年禁教”。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第四次传入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