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后厂村AJ](javascript:void(0);)
在人人是产品经理上看到,感觉写的很好,作者是百度五年的一个数据分析师,写一些我看完的感受:
1.结构化思考的逻辑能力很重要,面试中,要尽可能让面试官知道你想的比较全、比较有逻辑、分点不啰嗦
2.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多问业务方和多深入思考来更好的界定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时候,也要建立全面的逻辑假设,而不是被各种合作同事的假设带跑了,可以从事情发展的漏斗和指标的拆解两个部分来思考。
3.真实的工作中,必须要经常反思、细致,把事情做对做好,然后再去提升汇报展示的能力。
如果思考自己的优势的话,其实逻辑思考能力真的是一个弱项,不过现在正在通过mkt sizing和看一些书来弥补,还是要多思考和练习。优点的话,大概是乐于分享和总结吧。比如之前可能只停留在看了觉得不错上面,现在觉得自己要主动地增加一些思考和转化。加油呀!
1.定义问题的能力
如何能够准确地定义好要解决的问题呢?
具体如下图所示,这就需要对业务有深刻的洞察。想要对业务有深刻的理解,只有两个杀手锏:一个是多问(加强对业务的了解),一个是思考(留意“问题之外的问题”,试着从高出自己一两个级别的水平进行思考)。
优秀的数据分析师有哪些特质(一)?问有两问:
- 第一问就是平时就要和业务多接触,多聊天,问业务人员他们最近的项目,了解下项目的背景、进展和他们的看法。
- 第二问就是当分析需求来的时候,要问下为什么要做这个分析,想解决什么问题。
另外一个提高业务洞察的方法是多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仅是思考如何去解决定义的问题A。更重要的是在对要解决的问题A时,不只看问题A本身,而是试着从高出自己一两个级别的水平进行思考,即留意“问题之外的问题”,例如问题B或者C。很多时候我们从更高级别思考的时候,会把原来定义要解决的问题A重新定义。
举个例子,市面上很多app都有邀请拉新的活动,即给老用户一定奖励,让其邀请新用户,比如说趣头条。假设小明是趣头条的数据分析师,现在负责邀请拉新产品经理来给小明提需求,对话如下:
产品经理:“小明,我想看下最近邀请码的填写成功率是否有变化。能帮忙跑个数吗?”
小明:“我们为什么要看这个数据,是最近业务有调整吗?”(comment:小明按照我们之前提到的多问的方法,没有马上去做,而是先问背景。)
产品经理:“不是。我们发现最近通过邀请来的新用户在降低,想确认下是不是因为邀请码填写成功率降低,邀请者没拿到相应奖励,体验不好降低了他们邀请积极性导致的。”
小明:“奥!那你想解决的问题是先定位邀请拉新人数降低的原因,再采取对应措施提升这个指标吧?”(comment:小明重新定义了问题)
产品经理:“对!Exactly”
小明:“当下业务的总目标应该是总拉新人数吧。邀请拉新只是渠道中的一种。我刚看了下数据,最近的总拉新人数是上涨的,但是邀请拉新人数确实在下降,是个有意思的现象。”(comment:小明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目标和业务)
产品经理:“我只关注邀请拉新数据了,没有去看总拉新数据。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或许它们之前有些关联。”
小明:“恩,对的,新增渠道之间会相互影响。我觉得我们现在问题是,为什么在总拉新人数上涨的时候,邀请拉新反而是下降的?”(comment:小明从更高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问题)
看完上面的对话,是不是很有启发?从更高或者更广阔的视角定义问题,会防止我们漏掉真正的原因,所做的分析才能对业务更有指导意义!
最后总结下,优秀的数据分析师对业务具有深刻地洞察,从而从更高更广阔的视角定义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优秀数据分析师的第一个特质。既然定义了问题,那就要定位产生问题的原因,下一篇文章我们就着重分享原因定位的方法论!
另外成甲的好好学习中黄金思维圈,思考why很重要。
2.数据分析师最重要的是问题定位和拆解的能力:
拆解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假设拆解(咨询公司叫做假设树),另一种称为逻辑拆解(咨询公司叫做议题树)。
假设拆解:对问题的原因列出一个个的假设。进而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真伪。
举个例子(案例和数据都是示例,非真实情况),微信的数据分析师小明发现,从9月11日左右开始,每日成功发送红包的总金额(即红包被抢了且成功转账的金额)逐步下跌,在此之前,这个指标一直都比较平稳。
#看到这个现象,大家可能有很多假设:
- 微信内部上线了某些新功能(比如发红包的上限从200元降低到100元,用户更多的使用转账),对红包功能有负面影响。
- 暑假结束开学了,学生党花销变少了,所以家长给孩子,以及学生党之间发的红包变少了。
- 竞对(比如支付宝)的红包功能开发了新玩法,对微信红包有负面影响。
假设拆解方法的优点是,如果对业务了解深刻且幸运的话,可能提出的第一个假设就是问题的核心,又快又准地定位原因;风险是人们建立假设时,很容易依赖工作中的常识、自身的经验或直觉,可能会无意识地排除一些重要的假设。
如果这些遗漏的假设恰好是问题的根源,就会陷入假设-》证伪-》再假设-》再证伪….的死循环中,这样只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排除掉错误的假设,真正的原因却迟迟找不到。
逻辑拆解方法能很好地降低遗漏。
互联网产品中常用的逻辑拆解方法,包括漏斗拆解和指标拆解。
- 如下图,就是按照用户发送以及对方接收红包的操作路径来拆解。
- 下图是指标拆解,即运用“四则运算”将指标拆分成具有业务代表意义的n个具体指标,再结合重要的维度进行拆解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定位原因最好的方法论是逻辑拆解和假设拆解配合使用。逻辑拆解的最大好处是不重不漏,能帮助我们快速地定位问题的核心要素。这个时候运用假设拆解法,提出可能影响这个要素的假设,我们找到核心原因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
(1)越重大的问题,越要使用逻辑拆解
(2)除了海量的数据分析,别忘了用户调研!
3.应届生面试数据分析师要有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考察到候选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候选人是否思维活跃,想的全面;
二是候选人是否具有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即思考是否有逻辑;
三是候选人的表达能力是否清晰。
我在面试中遇到的候选人会有几个典型的负面表现:
一是不经思考直接作答,边想边说,最后也没有总结,所以整个回答非常散乱没有逻辑。
二是思维特别受限,说来说去就一两点,拓展思考的能力较弱。
三是特别啰嗦,一个点几句话已经说清楚了,但是候选人还要举很多的例子来佐证。
软能力:反思复盘。这二十几年来你最骄傲的一件事情或者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如果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你对第一份工作的期待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数据分析师这个行业?
(我躺枪了。。。努力提升结构化思考能力!)
4.职场中如何把工作做好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做得好。 细致认真 数据可以多检验准确性,多思考问题的背景和why想的更进一步。
第一,工作不够细心和细致。 作为数据分析师,细心或者细致是非常必要的。统计数据要double check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比如有些表存在脏数据,需要剔除后才能计算。 有些表统计逻辑复杂,要理解透表逻辑才能确保准确。 很多刚开始做事的小朋友, 跑完sql就觉得完了。没有细心地交叉验证下数据准确。 提供了错误的数据,会在老板心里扣分很多。
第二,做事儿之前没有问清楚事情的背景。 举个例子,老板想要看今年的投放花费做明年的预算规划。 可能只交待小朋友统计下今年的预算花费情况。 如果小朋友没有问做这个事情的背景或者目的,很有可能只跑个总数就完了。但这个对于做明年预算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小朋友问清楚了事情背景,则会统计每个月每个渠道的投放花费、量级、以及成本,标记出量大质优的渠道和最佳买量月份。这样工作才能做到老板心坎上。
(深刻反思。。。)
阶段二:做得好,讲得好。 学习如何有逻辑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有什么价值。
在职场工作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仅仅做得好还不够,要能讲得好。无论平时给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到年底晋升答辩,都需要能把自己做的事情讲好。 讲好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清晰有逻辑,平时汇报工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背景、结论、todo三部分来说(具体怎么做的不需要赘述,很多时候老板不关心过程只看结果。除非老板问到了,再细说过程)。如果只是同步数据,也要按照重要性分条目展示。 我见过很多做事情努力细致的小朋友,因为平时汇报做的不够清晰有重点而减分的。讲好的第二要素是升华自己工作的价值。
这一点在平时的工作汇报中不需要,但是在晋升答辩中却很重要。 自己工作为部门或者公司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能够说好这一点并不容易。 要么就是总结不够到位,让人感受不到重要性。要么就是牛皮吹得太大,让人觉得浮夸。 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并且同时让人信服和认可,是需要不断的思考和练习的。 建议大家在平时工作中也时不时停下来想想,我现在做的工作有什么价值,怎么做才会更好。 经常琢磨,防止埋头闷干走错方向。
阶段三:做得好,讲得好,想得好。
前面说完了做得好与讲得好,如果工作1-2年的小朋友能做到这两点就很棒啦。 再往后发展,就需要想得好。 因为工作3年左右的同学已经具备能力单独做一个具体的项目,就应该是公司里此领域的『专家』,所以应该对负责项目的当下状况有系统性的总结判断,并对项目后续的发展有深入思考后的规划。比如为了提高某些指标,建议几种方法,具体的方案是什么,预期可以达到什么效果,潜在的风险有哪些等。 这时候的同学,已经具备了全局思考某个具体项目的能力,并可以进行目标和任务的拆解,和系统性的规划。
阶段四: 想得好,讲得好, 做得好。
这个阶段算是我目前所处阶段。我自己也没有想得很深入,这里就简单说两句。 阶段四看似和阶段三一样,只不过顺序调换了一下,但是背后的含义却差异很大。 工作5年比较senior的同学此时负责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方向,承担的项目和目标会更加的复杂有层次。 前三个阶段中,老板交待的任务的时候他自己或许已经有成熟的实现想法,同学们只需按照其引导的方向做就不会出现大错误。所以可以先做,再说,最后想。 在第四个阶段,一种情况是老板交待的任务比较复杂,他自己没有功夫想好,为了节省精力才让我们全盘接手直接做好给他。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主动向老板propose他没想到的项目。 通常老板管的事情很多,未必对每个方向都能想得细致,拆解到位。所以我们应该比老板想得更深入,查缺补漏,提议一些有潜力的新项目。 无论是被动的接任务还是主动的提任务,我们都应该先坐下来好好想想,认真思考,做好项目的拆解和规划,也就是需要先想得好。 然后再和老板汇报,告诉他你想怎么做这个任务,解决方案如何,需要多少资源和人力,阶段性目标和排期如何。这就是说得好,让老板同意你的方案。 最后才是安排人力,把控好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按时完成任务,也就是做得好。 这个阶段,因为项目的工期都比较长,所以先想好,并且和老板汇报好达成一致是很重要的,最忌讳的是一头扎进去先做,搞了好几周,最后发现解决方案老板根本不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