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读书
《精简写作》书评

《精简写作》书评

作者: 山村静听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5:55 被阅读178次

快节奏时代迎来精简写作的第二个春天,你准备好了吗?

精简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在写作中能做到既“简”又“精”。“简”代表了短小而又行云流水;而“精”则足指能瞬间吸引眼球,快速直达心灵。总体来说,就是你写的短文要像离弦的箭一样迅速、精准地直中靶心。

这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要达到这个标准还是难上加难。这首先要了解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什么?他们对关心的事真实的想法是什么?他们渴望听到哪些想听到却又听不到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接近大众,能体会到他们的体会,然后与他们共情说出他们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想法。

与大众共情,不一定要你耗时耗力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和处境,现在有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这个相对省时省力。但在精准聚焦的情况下,就一定能写出出彩的短文吗?我看未必,这还需掌握些写短文的技巧。

在快节奏的媒体时代,小到一句广告词,大到一篇5000字以下的短文,无不考量着一个写作者的功底。应新时代的要求,精简写作正变得日渐重要。如何写好短文,是我们迫切要掌握的知识,但在国内出版物中,却找不到一本真正聊精简写作的书,所以无奈之余只好推荐了美国专门教授写作的罗伊.彼得.克拉克的《精简写作》一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列举了几百个短文案例,虽然都很优秀,涉及面也广,但我认为对无法顺畅使用英语的广大中国读者而言,书中大量短文案例的精妙之处,并不是人人都能体会的。虽然如此说,但其中的方法论是通用的。所以我就以一个平庸中国人的理解来介绍一下本书的总体框架和其中精华。

这本《精简写作》也确实做到了精简,只有两个部分,即如何写短文与如何带着目的写短文。这两个部分都谈到了“如何”。既然说“如何”,那么我们该“如何”呢?作者又教了我们如何“如何”呢?纵观全书,我总结了写好短文循序渐进的方法(或者说“过程”更恰当):收集、研究、模仿。然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使自己进步跳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一、收集短文

收集是写短文的第一步,从接触、了解开始入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收集短文不是难事。但是我们收集的短文必须是我们自己觉得好的,能够打动到我们自己的。不然,只顾收集却无任何感触,我们就会像个垃圾车,只是个容器。

只有那些能打动我们的短文,我们才有可能去认真看,仔细读,体味其中的好,通过咀嚼玩味,才能让我们有所吸收。不管现在觉得好的,以后还会不会觉得好,但只要能打动到当下的我们,它就是有用的。或许事过境迁,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当时觉得好的,以后却不以为然,这很正常;或者自己觉得好的,别人却嗤之以鼻,这也很正常,我们不必为此纠结。

二、研究短文

研究是找出写短文的一些方法、套路。能打动我们的短文,在玩味之余,就是研究它的写作套路,它在其中使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和技巧,什么二元结构、三元结构、学会对称、有所侧重、变换节奏、长短句、切中重点、数到三、平行结构、改写套路、裤裆策略,说得我真有点晕头转向,那些经翻译的专业术语,我也不太了解。就我个人浅薄的理解,那都是我们中国人玩剩下的。

不信,翻开中国古诗词和对联,这些文体的结构与技巧,哪一样没有涉及?哪一种技巧不比其中提到的案例使用得更精妙?

对联可以说是标准的结构,它对仗工整,重点落在下联,而且上联以平音结尾,下联以高音结束,形成戛然而止、余音缭绕之势,不是包含对称、有所侧重、平行结构、裤裆策略吗?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说完对联,我们来说词。词不是三元结构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长短句,变换节奏、数到三、改写套路、裤裆策略不是使用得淋漓尽致吗?

三、模仿写短文

模仿是用我们找到的一些方法、悟到的一些套路,真正开始学写短文。模仿是真正着手写的第一步,通过模仿,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发现在现代短文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早就运用于我们的早期文化中。精简写作不仅在唐宋时期的已经在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迄今为止无法超越的巅峰,还是我国延续至今的传统,然在现今的新媒体时代,我们的精简写作一定要一个外国人来教吗?他教的,我们又能理解几分?

在我看来,罗伊在这本《精简写作》中说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不免老生常谈。而且他写的对象并不针对我们,使我读他的书感觉隔河问路,虽然能明白大致的方向,但却听得并不真切。想要真正掌握现代精简写作的精髓,我认为“拿来主义”并不妥当。在精简写作到来的第二个春天,我们仍需努力,掌握好它的方向,写出唐宋后人的第二个巅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简写作》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qz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