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说到通过改变行为来养成习惯,当然这些方法只能在已经产生不良习惯后才用得上,也就是只能治疗不能预防。
要做到预防,你要了解哪些思维在自由你的不良行为。
僵固思维
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在社会上混的比较出色人士,往往是班上读书不那么优秀的同学。
这个现象很奇怪,读书优秀的同学不正意味着他们比别人更好的智商吗?
而这正是他们最后不那么优秀的原因:他们往往有僵固性的思维,优秀让他们不允许自己失败。
僵固型思维的人,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失败意味着不行,而不行是绝对不能出现的情况。
僵固型思维的人,崇尚能力,认为努力是可耻的事情,他们只会偷偷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强。
僵固型思维的人,把批评当做对自己的否定,一听到批评就反驳。
僵固型的思维,让我们否定改变,只存在存量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舒适区,而放弃增量的追求。
所以,如果你经常夸孩子“你很聪明”,可以换一种方式,夸“你很努力”。让他知道问题可以通过努力来解决,而不是只通过能力来解决。这样就能从存量的思维里跳出来:没法解决问题,试着努力一下。
应该思维
从小,我们就生活在应该的世界里:
你应该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
你应该找一份国企的工作,稳定下来,不要想着创业。
你应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姑娘,这样就没有那么多烦恼。
应该,应该,应该,直到成人,我们被这种思维深深的毒害。
所有同事都应该喜欢我,如果有人不喜欢我,就是我做的不够。
我的男朋友应该无时不刻回我信息,不然就是不爱我。
我的孩子应该像我们一样优秀,积极向上,而不是天天玩游戏。
应该思维让我们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已有的规则,一旦生活不符合这个规则时,我们就表现出愤怒,恨、沮丧和焦虑。
绝对化思维
你有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教孩子写作业,教着教着,突然暴怒,开始骂起来。
工作越来越不顺心,也开始力不从心,最后破罐子破摔,搁置工作,养成拖延症。
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任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后面都有这种影子。习得性无助背后的我们经常想“再做什么都没用了”。
工作中不顺心,你可能会想,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
甚至你会想,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类型的工作。
严重的你会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工作。
想法逐渐蔓延,一发不可收拾。
绝对化思维侵蚀着我们改变的动力,像蚂蚁一样慢慢啃食我们的信心,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我们不得不将自己包裹在封闭的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生活,甚至发展到最后让我们一蹶不振,失去从生活中疗愈的机会。
三种思维,任何一种思维都可能让我们受困于永恒的当下。试着每天记录对照,你又掉入哪个思维陷阱中。慢慢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一旦意识陷入这三种思维中,就马上提醒自己:你又跳进去了,这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