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作者 周令瑜
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家长指导过多,就会让孩子丧失自己思考的能力,依赖于大人的指导。如果什么都不管,就如同农民对地里生长的秧苗遭遇了大量的杂草而任其自生自灭一样,肯定种不出好庄稼。
家长们需要认知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孩子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特质,带着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才能。
好的教育是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天赋才能,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把他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每个孩子降生到人世,其天赋才能各有不同,都像一颗没有做任何记号的种子,播种之后,我们需要等待,看看他会长成什么样子,切勿先入为主,认为孩子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才能不一样,他的兴趣点也不一样。有时并不是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要盲目地去和别人攀比,因为每个孩子不同,没有可比性,拿自家孩子不擅长的跟别人家的孩子擅长的去比,是最愚蠢的事情,除了让你的孩子自卑,让你更焦虑,你收获不了什么。
聪明的父母懂得发现并顺应孩子的独特性,给他提供成长的土壤、养分,让他成长为他自己,而不是逼着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了解你的孩子,看看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支持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他的天赋才能挖掘出来,这才是好的教育。
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有许多奇思妙想。
成人的“示范”实际上是人为地设置了一个框框,把孩子的创造力禁锢了起来。
孩子年龄越大,创造力越差的一个原因就是:成人教得太多,让孩子模仿太多。
1924年,鲁迅先生在北师大附中校友会上做了一次著名的演讲,题目叫《未有天才之前》。他说道:“在要求天才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我们目前教孩子知识技能的方式大多是教概念,比较少给孩子动手操作和体验的机会。这是孩子不喜欢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坚强、豁达,但不经意间却在培养着孩子的玻璃心——脆弱而狭隘。这大概是我们这个年代为人父母者需要反思的地方。
我们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呢?
第一,要符合孩子年龄段的特点,凡是提前学习、揠苗助长的兴趣班不要上。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天赋来选择。
第三,在满足前两条的基础上,然后再选老师,看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
我们的拦路虎往往不是外界的困难、挫折、麻烦,而常常是我们自己。孩子是否能坚持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父母态度摇摆,孩子多半难以坚持;父母态度坚定,并鼓励打气,孩子咬咬牙就坚持住了。
如果一个教育产品,不论它是书、碟片,还是早教机或者App,如果它只教孩子“知其然”,而不教孩子“知其所以然”,这就不是好的教育产品。一个好的教育产品应该能够引发孩子思考,而不仅仅是灌输给孩子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