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5日在武大上课,许晋老师课上分享了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最后老师引出了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这句话“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萨特这句话完整是:“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萨特的话蕴含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所有的修行学问,最终都指向这一处。
这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号“晓航心理学”发现这个主播对这句话解释的很好。
这句话最难解的就是“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如果我看到一个人很自私,意味着我很自私吗?不可能啊,我们修行积德,对人友善慷慨,怎么会呢?
这句话其实指出的是心理学最原始也是最广泛的防御机制叫分裂。在佛家就是分别心。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很自私,并不意味着你很自私,但意味着你对自私和善良有很强烈的分别心。在你的内在有一组矛盾和冲突,这就是你修行的功课。因为这个分别心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善良的人。
比如说你对自私的人,你会充满不解愤怒抱怨,甚至你可能有一天在背后跟亲近的人说这个人不好很自私,就在你背后评价人家太自私的一瞬间你就不善良了。因为当你厌恶自私的时候,就会把它掩埋在你内心的阴影面,就会对自私的人,自私的行为充满恶意。但是你是一个人,你不是神,在你活埋自私的时候,你就很难活出和它相关的美好品质。也许你会变成一个无法为自己而活的人,也许你会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无法坦坦荡荡,你总是委屈自己很难拒绝别人等等。这就是这句话可以给你的启示。
当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善良和自私都整合到你的生命当中,他会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他不会总是做老好人,不会牺牲自己,不会委屈自己,他会边界感清晰,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朋友,拒绝不喜欢的邀约。与此同时他会最大限度的做到共赢。如果光自己高兴,让别人难过,那就是损人不利已,但是如果你老让别人高兴,自己憋屈,那你就是愚蠢的老好人,这两者都不是共赢。
共赢是你高兴别人也高兴,所以真正的善良其实不是一种品德,而是真的需要能力的。如果能够参透这点,就不会在用一个非常分裂的目光,在你的心中创造一个好人和坏人,善良的人和自私的人,不会允许好和坏同时存在。这个我想就是任正非任总说的灰色,也是前几天我写的“加德纳的四种心智模式的最高境界第四层:个人整合层面,这是心智模式的最高层次,也被称为“成年人的心智模式”。在这个层次,人们认为好与坏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利益。人们努力在各方利益之间寻找平衡,不再试图将世界划分为黑白。这种心智模式认为,好和坏是相对而言的,你需要选择一个主张,尽可能整合各方的利益。
很多大师在面对世俗意义上的坏人时,依然可以保持接纳,并且点醒他,因为在他的心中,没有善恶之别,如果真的理解这句话,就会当我们评价一个人自私,不是我自私,是我对自己的自私有强烈的评判,当我评价一个人尖酸刻薄,不是我尖酸,是我厌恶尖酸,同时我也相应失去了精准毒舌犀利等相关品质,当我讨厌一个人他总是愤怒,我就厌恶自己的愤怒,我就失去了相关的力量感,捍卫感,笃定感。
用这句话做为警醒,提醒自己,关照自己,我的眼睛所望之处,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芸芸众生都是千万个我,是我的千万个面向,所有的修行都指向这一处。文学界说: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解读,构不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佛家说未开悟前,我渡众生,开悟之后,众生渡我。道家说之人者智,自知者明白。心学说心外无物。这些所有的学问最终都指向这一处。
人性是复杂的,人性不仅仅是自私的,在人性当中也有人道的光芒,人性是利己的,但人性不只是利己的,当我们因为给别人撑起了伞,一天都过的很愉快的时候,就是我们的人性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是那样的利他,不能用片面的方式解释人性人性永远比我们所能够解释的复杂的多,丰富的多,深刻的多。所以“你眼中的别人是你”是不同处境,不同时候的你,是不同情况下闪耀不同人性的你。该自私的时候稍微自私,多关照自己。
萨特还有一句绕口令,复旦的陈果老师也很喜欢这句绕口令“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是一个不是我的我,是一个我所不是的人”,陈果教授针对这句绕口令也做了解读,我觉得很好。她说他人并非和我们没有关系,他人是生活当中的另一个人,他人是另一个生活处境当中的我,所以当我们说一个老人倒地的时候,要不要去扶他,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大的混账问题,我们的妈妈会老的,她倒地的时候你希望有人扶吗?每个人都会老,当我们老了倒地的时候,坦率的说如果能有人将我们扶起来,我们会心怀感恩,然后我们会今后扶别人,来回报这个人对我们的善意,所以他人是我,是一个另一个处境当中的我,是生活当中跟我一样的这样一个人。
所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需要的,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同情,应该彼此怜惜,应该相互关照。我们生活中享用的一切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所以我们也应该好好工作,为后代他人做出我们当有的贡献,哪怕他们不知道,就好像我们享用别人成果不知道别人名字一样。这就是关怀和爱。所以要“爱人如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自己不想要的疼痛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自己不要的苦难,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不想上当受骗就不要对他人撒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