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人生百味读书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QAS读书笔记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QAS读书笔记

作者: 妮妮小阿狸 | 来源:发表于2024-06-18 18:40 被阅读0次

Q、本书的精华内容。

A1、伦理学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伦理学关注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探讨人生问题和生活的意义。

它不指导具体的实践行为,而是通过论理,帮助我们去认识问题的本质,理解其中的价值观,进而影响我们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规避一些不合理的观念,获得实践的智慧。

A2、良好生活与成功、快乐和幸福,有什么区别?

我们探究了人们对良好生活的几个常见的认知误区。

成功、快乐和幸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良好生活都有关联和重叠的部分,但良好生活的范围更宽广、更全面、更综合,需要协调和平衡生活各个方面的要素,因此他们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

A3、何为真正的良好生活?如何实现这种良好生活?

良好生活,代表的是一种源于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意义得以实现的,完整而稳定的内在状态,需要我们修炼品性,丰富见识,有所作为才能获得。

社会应该以多元价值观看待个体特色与差异,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和支持的环境,使今天的每个个体,都可以去做那些最合乎自己心性的事情。那才是我们的良好生活。

S、《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作者是中国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

相关文章

  • 《何为良好生活》读书笔记 (一二六七八)

    数日前在京东下单的,昨天上午收到。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陈嘉映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全书20.3...

  • 1000/347【一明心悦读:良好生活】

    ---------20201006 今日参考书目: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合乎心性...

  • 长大生活|思考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是陈嘉映对生活的思考。 我们总是在想我们怎样活好这一生,我们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会充满...

  • 实践托起反思

    走出唯一真理观的途径思考、对话与读书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获得良好生活,必须要做到“行之途而应于心”。 这句话包含了...

  • 《莫之仙体》庄子句

    得于心而应于手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

  •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曰:“...

  • 荊州名画家李小白《谈山水画写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永远不能怀疑的真理。 画家的思想、意念、情感发之于心,行之于笔,立之于象,特别是中国山水画。...

  •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老师推荐: 同学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边或熟悉或陌生的人,观察他们的装扮,倾听他们的言语,记之于心,行之于文...

  • 我喜欢你,止于唇齿

    发之于心,现之于行;在点滴里,在岁月间;我喜欢你。 跨过星辰初阳,越过绵雨烈日;行过万里河山;我依...

  • 沙盘游戏体验开始咯

    沙盘游戏——【得之于心,用之于手,行之于沙】 游戏是最自然的语言, 玩具是表达自我与内在经验的文字, 沙子是展现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QAS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xf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