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太忙了,一天到晚不得休息,他们觉得生活就是从一个地点奔向下一个地点,从一件任务走向下一件任务,没有普遍存在的意义。然而,这种观点存在很大问题,他们总是把休息当作一个必须追求的结果,而没有思考额外的意义,但这种意义和目的是存在的。与之相反,人们总是草率的完成现在的任务,带着不满和无奈做着下一个任务,总是望着远处的休息,而痛恨现在的工作。在我看来,这就是人们不幸的根源,他们不珍惜每一个当下时刻,而一直将精神放在虚无的未来。蹉跎岁月,操劳不停,却又感觉时光易逝,一无所成。
造成这种糟糕生活的原因是,人们一直使用因果论解释事情并采取行动。过去的因导致现在的果,现在的因带来未来的果,生活就像一根坚固的链条,过去采取的行动将现在完全定死了。采取因果论解释,人将变成物,为了获取某一种果而不断地制造因,模仿因。比如为了获得好成绩,就会选择努力刷题,将时间完全用于学习上。这是因为人们脑海中存在着这样的因果关系,努力准备,那么成绩就会变好。不幸的是,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方向不对,方法不对,内容不一致,即使努力,成绩也不会变好。因果论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因果颠倒,为了获取幸福,需要足够的金钱,为了获取金钱,需要努力工作,结果得出结论,为了获取幸福,需要努力工作,但过度工作只会让人感觉不幸。这就从需要的结果走到了反面。
但是,这并不是唯一可行的解释角度,采用目的论的角度,世界将彻底改变。
目的不同于因果中的果,因为目的是人们主动选择的,而因果是外界强加的,所以,因果可以被解释为物理规律,而目的则是精神追求。精神追求是无形的,是一种统率万物的秩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这种秩序总是稳定的,所以,在外人看来最美好和最糟糕的时刻,对于目的而言都是同一的。对于目的而言,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就像最小作用量原理一样,提供一种时空背景,那么就会出现一种对应形式的具体原理,但是所有这些具体原理都不是基本原理本身,需要借助于认识的超越性。采用目的论解释,就可以获得长久甚至恒久的稳定,可以说是超越了时空限制,进入了奇异空间。
只不过,人的大脑天然的是具有因果结构的,表现为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这个早,那个晚,这个近,那个远。这种认知不是通过假装就能否定的,必须改造其物理结构。一个是个体的孤立性,认为存在一个自我,才会有关于自我的描述,所以如果能够把自我消除掉,那么依附其上的时空结构和因果结构也会逐渐消失。这个过程自然不是轻松的,需要找到自我存在的各种证据,然后一一否定掉,比如,我害怕出丑,这个是我的特点,那么就尝试不再害怕出丑,又比如,我做不到什么事情,那么就尝试做到。不断的突破自我的封锁,慢慢就会感到一种自由,因为自我的锁链在被慢慢打断,这个过程同样伴随着大脑结构的变化,甚至于身体结构的变化。所以真实不虚,并非幻觉幻境,而是从物质到精神的改变。
脑科学家对此应该是持赞同观点的,毕竟通过手术切除患者大脑的一些部分时,患者会性情大变,说明了身心的紧密联系。不过,通过手术进行改造风险非常大,而且也不够精准。通过静坐自省的方式,要温和很多。
因果论是人们日用而不知的解释,它帮助了我们从无到有认识这个世界,但是,它的弊端在现代社会越发显著,人们越发感觉自己被物质操控了,停不下来,生活变得不幸,却不知凶手在何处。为了获得幸福和内心长久的安宁,古圣先贤发现了目的论,通过精神追求超越这个变动不居的物质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需要打破因果论的根本,也就是认识到自我不存在。将自我的锁链一条一条打断,获取精神的自由,在物质和精神上实现长久的幸福与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