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书籍】《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卢明、崔允漷 著
【阅读用时】30分钟
学历案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根据班级学生实际、为便于学生学习而专门设计的微课程方案。学习过程中最核心的是“课中学习”,即学习和评价活动的设计。
一、学习过程的含义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历案的特点就在于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应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用的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习得科学方法与技能,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科素养。
二、学习过程的分类
(一)指向概念的知识获得过程
具体概念的学习适合采用概念形成策略,即先从例证的辨别出发,然后逐渐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定义性概念的学习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即先理解概念的涵义、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典型例子作分析说明。学历案中概念学习也应使用恰当方法,遵循概念认知的一般规律。
(二)指向技能的习得过程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运用知识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自动化与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在设计学历案的活动时,也要尽可能地将技能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指向过程与方法的体验经历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体验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因此要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
(四)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过程
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社会(学习)经历,提供感性的学习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引导进一步发现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互动共鸣,合作共享。价值观的形成,不同于知识的习得,而是要形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值得做的价值取向,这种意义的获得,需要经历、体验、思辨和感悟,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尝试判断,能够逐步区分对、错、真、假、美、丑,最后形成观念。
三、学习过程设计应该注意的原则
(一)资源选配要指向学习目标
课程资源的选配必须紧扣目标,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杜绝“东拼西凑”式的随意性。教师应结合自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学情状况、学校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对有助于目标实现,但教材上又没有的课程资源应该适当补充。
(二)把只是建构的过程还给学生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历案的活动设计希望通过展示学科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三)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的逻辑
第一,要明确内容的呈现要求——学生立场;第二,要坚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层次递进;第三,倡导问题驱动学习——以问导学;第四,贯彻“学—教—评”一致性。
综上所述,学历案的“课中学习”一改传统教案的套路,学习过程直截了当地指向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直至乐学。设计角度顺应“学”的逻辑,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采用“师留白,生留痕”的策略,将学习经历归还学生,使学习变得主动而充满灵性;合理运用评价反馈,使教学效果能实时监控。学历案让我们感受了一种教学的新常态,让教学的本质得以更好地彰显,让学生真正享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创造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