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洋铭从未结交过,只是在上高中时,某过几次面,听别人道过这个人。
洋铭皖北原萧国赵庄人,不知儿时事,只知口传与所见。圆脸,额头稍宽,头发偏三七,貌似有脱发现象,鼻子很官方,身高一米七多,有点偏臃肿,除了冬天我们笑他是装了套子里的藏人,其他的季后我们笑他是套子里的人。
第一次听说是小俭告诉我的,小俭,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是洋铭的初中同学,我识小俭,就等于识了他朋友,自然同是校友了。
小俭说洋铭曾是他的同桌,由于一次的小矛盾,两年没说过话,他爱把一件小事给扩大化,直到现在上了大学,也不知他俩有没有搭上过话?
洋铭这个人说他怪,有理有据。他总是一个人,可能是他境界过高,半似郁达夫《沉沦》里的那个他,生性孤僻,但又不喜欢孤僻,却不敢走出去,怕反驳,怕自己不对,不敢正大光明。
我是听他说过话的并不是对我说,而是别人。他和我们有所不同,说的既不是家乡的话,与普通话相比,还差了点火候,是刻意的普通话,半官话听着极不舒坦。因过惯了农村的生活,见了“姨”前面总带了阿字“阿姨”听上去总感觉有点拐。只要是学校的内部人员,无论是育人的、还是食堂的、超市的、管厕所的。总是能见到他去搭那么两句话,他一说总是我姐姐的,我姐姐的,多么多么往上去的之类的话,但却又嘴上说她好,心里又却嫉妒她,因各方面都比不过姐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