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待了近50天,我最喜欢的城市是Kocaeli(也就是我项目所在小镇的城市)。第二喜欢的城市是Izmir。
“伊兹密尔,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西端的爱琴海边,市区清洁整齐,高楼林立,青山碧水映衬着棕榈树下宽阔的海滨大道,爱琴海泛起微澜,拍打着长长的海堤,凤尾、银箭等鱼类频频跃出水面,一群群海鸥飞掠于浪花之间,水天相接,景色美不胜收。”——来自百度百科
不似伊斯坦堡那样厚重、不似安塔利亚那样热烈、不似格雷梅那样原生态,伊兹密尔是个看似没有什么历史的城市。很多土耳其的现代剧喜欢在这此取景,很多国际的品牌在土耳其的第一店设立在此……像所有我喜爱的海滨城市一样,这里干净又新鲜。
但我没法不爱伊兹密尔的理由,还有另一个。
Kocaeli一共四个项目,很意外的,我的专案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又由于时间原因,我没有选择,也不得不放弃和大陆的其他EP组队旅行。
首先邀请我加入的,就是这一行印巴小分队。
我们一行13人,组成却很单一,4个巴基斯坦男生,5个巴基斯坦女生,1个印度女生,1个中国女生(我),1个乌克兰女生,1个摩洛哥女生。因为正值周末,加上没有任何工作日程,就这样,没有任何准备(无攻略,当天下午订票晚上出发),经过9小时的夜巴,我们终于到达Izmir。
在最繁华的海边街道吃过了最豪华的当地食物、听过了精彩的街头音乐会、看了一会听不懂的街头小品、坐在海边发了好久好久的呆,在午夜将近12点时,我们回到了租的公寓。
我一直深深的认为,并将一直深信不疑,世界上最有兴头、从不疲惫的一群人,是印巴人。
我轻轻哼起那段时间长期洗我脑的Despacito,谁料想Ahemd居然微微一笑,仿佛忘记了什么大事一样,“Lets dance!”。
这一说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Ahmed开始播放他们国家的音乐,又因为印巴音乐让人groove的属性,他开始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才不是这样,你跳错了哈哈。”Shajahan在一旁大笑起来,起身就要纠正他。
让人更为诧异的是,一开始在沙发上安静的笑着看他们跳舞的女生们,不到半小时纷纷起身,加入了他们的圆圈。
众所周知,在中国,维吾尔族被誉为“生来就会跳舞”的民族。大概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巴基斯坦的伙伴、印度的伙伴,似乎舞蹈的基因早就被嵌进他们祖先的灵魂一样,我在一旁惊叹着,羡慕着,也像之前一样,充当着他们的御用摄影师。
“Yolanda,come on!”
大概是忍我很久了,Usman在圆圈中边跳舞边大喊着我的名字。
我曾经明确表示过我的手脚不协调,一点也不会跳舞,连忙摆手。
“No!I can’t dance!”
没有像之前那样微微点头表示理解,Maham不由分说抢走我的手机,说了一句我至今难忘的话:
“Will it be funnier than participating?”(手机会比参与其中更加有趣吗?)
带着1%的窘迫,1%的不自信和98%的“破罐破摔”精神,我决定加入。
游戏变得更有趣了,站在圆圈中央的人拿着围巾套圆环中的人,被套住的人成为新的中心,独舞。
独舞。
就像墨菲定律一样,抱着“不要套住我不要套住我”的期盼,Abdullah用围巾套住了我的脖子……
我站在圆圈中心,不知所措。
“Be brave!”Kate朝我做出喇叭的手势大喊。
好吧,也不怕更丢人了。我拿出我毕生学会的跳舞姿势开始胡乱挥舞。
没想到他们却像看到百年未见的奇观一样,开始欢呼尖叫。
不知道谁去买了一大箱百威啤酒,好好的深更半夜,却成了我们所有人的狂欢。一瓶一瓶啤酒下肚,没有任何人有丝毫困意,我们就这样Party到了凌晨五点,这个Party,不存在拒绝,更没有扫兴,只有歌舞和欢笑。
大家瘫倒的时候,Usman得意的笑着说:“终于看到Yolanda跳舞了。”
“可是我真的不擅长跳舞啊。”酒醒之后,我更不好意思了。
“没有人生来就会跳舞啊!你活这么大怎么连Try的道理都不明白呢。”
我只好闭嘴,还真以为他们生来就会跳舞,怎么可能呢。
“你其实做的很好啊,朋友。”
“哪里是不会,只是不敢啦。”
也不记得当时我说了什么,大概是若有所思就进入了梦乡。
当然后果也很严重,第二天大家直接睡到12点,所有行程计划直接泡汤。
不过,谁在乎呢。
回来之后,Aqsa发给我了所有那晚的视频。
咦,跳的还挺像模像样呢。
Izmir的回忆很好。风景很壮丽,气候很舒服。
但是朋友更难得。
谢谢向我伸手的Ahmed,谢谢向我吼出“be brave”的Kate,谢谢抢走手机的Maham。
Step out才是真我的最终要义呀。
ephesus的猫 猫 Graffiti of IZMIR 公寓 小分队 合照! 小分队合照!! 海滨大街的街头艺人 清晨的Izmi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