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动的名言与鸡汤听了无数句,仍然没有行动起来发生改变,是走向人生loser的开始。
无论是PDCA、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都是需要真正行动才产生作用。不过,通过自己学习时间管理等理论的过程,体会到如何才能触发行动思维的开关,是解决行动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内心的触动从而从认知层面真正进化,你的行动仍然受到原有行为习惯的支配。
最近,在学习吴军老师课程的时候,偶尔听到了那句触动我的思维开关的金句,从而彻底影响了我的行动方式。
人生就象计算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事,而在于结束了多少事。开始而不结束,进程就会过多,引发死机!将已开始的事用合适的算法完成,才能保持系统运行的流畅和稳定。
1 GTD
GTD思维下,应建立收集箱,列出任务列表todolist,标注出优先级和重要紧急程度,之后分配到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中。
如果没有结束思维,那么任务列表会越列越长,但是始终在列表中,从未被完成。似乎只要写到任务列表中了,任务就完成了!
GTD思想的关键,是DONE,完成。三个字母,似乎非常容易理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有认知层面形成了结束思维,遇到问题不是只列出来,不是回避,而是根据优先级尽早完成,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修改、完善、缓冲,抓住机会的同时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余地。
将结束思维与盈亏思维相联合,可以发现,主动安排去结束任务也是个盈亏问题。越早动手准备并完成,行动就越主动,完成的概率和效果就会远超那么拖延者、逃避者。这是生存者的生存法则啊。
2 幕布
列任务清单的工作很多,例如奇妙清单、备忘录、云笔记等,以及更加专业的付费软件。易用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能随时方便的打开审视、记录和编辑。
在看过了有关时间管理的众多文章之后,使用过以上各种工具之后,我依然没能提高列表的效率。我想,阻力可能来自于打开软件后找出文件的步骤不能多。如果太复杂,打开的复杂度提高,则影响自己使用体验。
无意中在使用幕布做大纲笔记时,发现用幕布做任务列表是个好的工具。首先打开频率高,记录创意、记录备忘、记录读书笔记等都会用到幕布。幕布具有跨平台同步的功能,解决了电脑、笔记本、手机三个设备之间的自由切换。简单的界面和操作,大纲式的记录方式,使得幕布比有道云笔记更方便的记录任务。
在践行过程,我在幕布列出了最近要做的和以前遗留的任务清单,用大纲的方式分了类别和层面。每当完成一件事,就标出来。
如果有新的任务,记录的时候可以将其放到最上面一行,而不是最底下一行。这样,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最新的任务,避免了放在最下面被遗忘的可能性。
列任务之后,只有认知中接受并生成了结束思维,才会主动去完成它。当我积极主动的行动,大脑就会自动思考更优化的时间管理方案、抓紧各块零散时间、减少了逃避心态,减少了胡思乱想神游天外,从而能够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3 优先级
做事时,需要有自己的优先级和重要级的排序。
审视自己的最近行动,发现自己做了许多事,但是重要的任务还在准备中并没有真正开始。这样的事至少有三件。
对于这个问题,我需要从三方面解决。
首先是进一步增强结束思维,将结束思维变成咒语,时刻念叨。当自己遇到重要的难题时,主动面对,以结束任务为导向,去积极思维和行动,用系统性审视分析任务的问题,用PDCA的思维和金字塔原理来写作,用提前量思维来推进任务。
第二是保持早睡早起,利用早上时间完成写作事宜,完成自己的成长打卡,包括英语、写作、健身、听书四大活动。早睡,意味着晚上多陪家人,少看小说电视,意味着更长时间的睡眠,意味着有早起的基础。良性循环下,早起学习写作健身就容易践行,效率更高,完成任务的基础就更良好。给完成任务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是行动。《人生算法》疯子行动,讲的就是行动时要全力,调动一切资源,时间和精力,人脉,关键是脑子里不要杂念,一心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