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并不总是非黑即白,它有时是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这些不确定、错综复杂的问题,被称为灰度问题,而解决这些灰度问题的思维模型,就是灰度决策。
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本王阳明《传习录》的外文版,可惜作者似乎没研究过王阳明,否则可能会讲得更精彩些。
虽然现在已讲得很精彩。
什么是决策?
我的理解是行动力。
比如想要写读后感是一个决定,真的写了一个读后感是行动,而坚持写读后感并为你带来了粉丝,便称为决策。
我所理解书中讲的决策,是一个过程。管理的决策并不在意你一开始想要盖多高多大的楼,而是你在盖楼的过程中,挖了多深的地基,建了多重的柱子,砌了多漂亮的瓷砖,铺了多好看的地板。
每一次决策都至关重要,比如想要挖地基,地下是否藏着大岩石,还是地下水?有没有办法解决?如果是大岩石,那是追究勘察员的责任,还是找炸药炸掉?什么样的决策会让项目更顺利进行?
决策什么?什么样的场景需要决策?
决策的场景有很多,但有些事情不需要灰度决策。
比如饿了,就该吃饭,吃什么才需要决策。
比如爱情,就像暴风雨,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气氛说来就来,然而找对象才需要决策,因为那是关乎下半辈子陪你一生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的助理几个月来的表现一直很糟糕,你不知道原因,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所有的法律、规定和公司政策已经告诉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了,但是你仍旧面临着很艰难的选择。
通常辞退一个人的目标,不是为了加速项目的进展,而是为了让留下来的团队更强壮。
我们不得不常常为这种灰度问题做决策,但首先要理解做这个决策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比如助理是心情不好,还是工作量太大,还是接了斜杠事业?
但这些种种,都不是我们应该决策的原因。
而是透过这个现象,发现不但助理,可能其它人也是这样,整个部门或整个公司的氛围就不太对。
找到那个最根本的灰度问题,比简单辞退一个助理更重要。
毕竟我们是为了让公司再次强大,而不是为了省下一个助理的工钱。
如何做决策?
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伙伴、了解他人。
对于灰度决策,更重要的是了解伙伴。
关键问题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听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记得什么和会做些什么。
设身处地地感受合作伙伴或下属或上司的想法,同理心运用到极致,才能知道如何帮助对方更上一层楼。
比如工作积极的伙伴,让他帮忙做那些更快更容易出成果的任务。
比如做事认真的伙伴,让他帮忙做那些慢工出细活的任务。
比如喜欢钻研的伙伴,让他去调查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技术难点。
作为管理者,解决灰度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和别人一起工作,获得该问题的正确信息,充分思考,谨慎分析数据,然后寻找实际方法来解决问题。
与人合作的管理目标是要让你的团队更强壮、更优秀,甚至变成一队精兵,无所不摧。
比如乔布斯找到一群非常优秀的天才工程师,他与人合作的方法,就是描述他想要的产品的样子,并让团队给出相应的方案,再平衡各种成本、外观、技术,组合而成最伟大的产品。
比如比尔盖茨,虽然带着一帮技术平庸的工程师,但是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以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呈现给用户Windows的优势,最后做成了最伟大的公司。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虽然是同一个时代的竞争对手(死对头),在面临同样复杂的灰度问题时,都深谙与人相处的灰度决策之道,建造了两个强大又可靠的团队。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