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不本善,也不本恶,而是本自私。
人的自私分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上的。
物质的自私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精神的自私就是“你就只顾自己的感受,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如果人性天生本善的话,那么三大宗教为什么还要设定那么多规矩来限制人的行为?
如果人性真的本善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把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三字经来奉为经典呢?
如果人性真的本善的话,每个国家为什么还需要法律来限制人的行为呢?
从婴儿开始,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仔细观察婴儿就会发现,婴儿的信念非常简单,就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天生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她根本不会站在你的立场为你着想,等慢慢长大了,受后天的各种限制,这种自私就会被打压或教化,自私就变得内敛,有所取舍。
越自私的人,生活越快乐。
所以人生下来,就是自私的,这种人性本能是求生本能。
从人性自私的角度来讲,个人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让自己有所收获,收获的不是为了物质上就是为了精神上,表面上看是为了他人或者社会做了很多,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的所需在付出而已。
默默无闻的付出,背后有所图,或为名或为利。不会有人会无所图。
人的自私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改变只不过是由低级的自私换成了更高级的自私。
经过后天的教育,认可了谦让和爱,这么做,是内心情感的需要,这么做会让心里感到舒服和愉悦。这种让自己舒服和愉悦,就是内心需要满足的自私。
自私在大众的理解里都是不好的,其实自私也不全是贬义的,有些自私其实有有益的。
助人为快乐之本,快乐就是你得到的自私。
为儿为女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就是你得到的自私。
就算是慈善家,不为名,何必到处去宣扬?在这也不是说做慈善的虚伪,也不是说为名做慈善不好,那人家真的做了慈善,获得些好名声也无可厚非,但这抹杀不了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有私心的。
成年人因后天所受的教育不一样,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一样,对先天的自私的自我克制或包装能力也就不一样,自私本性淡化的程度也就不一样。
成年人受后天影响,很多时候即使是自私的,也会拿无私来做包装,撑着道德的大旗来掩盖自己自私的真相。
越成功的人越是深谙人性的高手。
利益越大的地方,人性就会越自私,当自私达到一定的程度,人性就变成了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