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上·不停止的500字想法
“娘炮”和“女汉子”——谈谈性别刻板印象

“娘炮”和“女汉子”——谈谈性别刻板印象

作者: 追毛线团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6-03-12 00:26 被阅读958次

    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在网上又掀起了一场关于女性的讨论和反思,其中就提到,今天想借势来谈谈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一群体的高度概括化,它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认知过程,减轻认知负担,然而它的代价是容易引发态度上的偏见,甚至带来行为上的歧视。

    需要指出的是,一是刻板印象本身未必正确地概括了这个群体的特征(想想一些人对“河南人”的印象),二是哪怕真的概括了群体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点,但如果想用它来判断眼前某个具体的人身上时,你也可能会犯错(比如“湖南人爱吃辣”)。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它表明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待,而这些期待体现在方方面面上——人格特质、学业、职业和社会分工,等等等等。

    下面这些话,你有没有觉得耳熟呢?

    学习:

    “女孩子不适合学数理化,现在成绩还行,高中之后就没后劲了。”

    “男孩子学语言确实没什么优势。”

    工作:

    “男人一定要有事业心,女孩子就不一样了,不要在职场上那么拼,到年龄总是要回来照顾家庭的。”

    “你一个男人当幼教?哈哈哈哈哈”

    还有性格:

    “女孩子嘛,温柔和顺点好。”

    “男儿有泪不轻弹!!”

    “女孩子太感性,没法和她们讲道理。”

    “男人不懂浪漫,像块石头。”

    在面对这些观点时,我们需要辨别,即便生理差异客观天然存在,我们认知中的“男女差异”,有多少是确有其事,有多少是我们的误解。

    心理学家曾观察过,在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会给小男孩汽车,给小女孩布娃娃,而当孩子表现出符合期待的行为时就鼓励,否则就制止——“女孩子不应该这么调皮”,或者是“男孩不应该哭”。

    “男性理智果敢粗线条,女性感性寡断纤细”等等,实际上大众对此的认知既是社会塑造的过程,也是社会塑造的结果,结果是忽略了个体差异,而给不符合主流认知的个体带来了苦恼和困惑,比如困惑于自己的强势的“女汉子”,以及感性纤细的“娘炮”。

    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压迫,其实是共同落到两个性别头上的。

    其实有些特质本无关性别,女性也可以理性、有责任感,追求事业,男性也可以温柔、敏感、喜欢孩子和家庭。

    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做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娘炮”和“女汉子”——谈谈性别刻板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rx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