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其实很累,一点都不想出去玩。可是我内心里有个声音不断的提醒先生,“过节了,不能每次都呆在家里,带孩子们出去玩玩吧。” 我的内心其实有抱怨,也有不满,同时又有不甘。很多时候,我们的身心真的不一致,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谁在操控着我们?有可能,是我们的标准和判断在使用我们的身心,并非我们的真实意愿和需要。
“为什么别人过节有仪式感,会出去聚餐游玩,为何我家没有过节的氛围和感觉?为什么每到周末要么在学习,要么蜗居在家里做宅男宅女?” 又是一个节日来临,我感觉我们又要浪费时光了。所以,内心愤愤不平,又有点自暴自弃的躺尸在沙发上做艾灸。
讲真心话,我的身体,更愿意宅在家里,也更渴望清静自在,可是我的观点和标准却不允许我做宅女。我甚至觉得应该带孩子们出去玩,不论玩什么,就是不能呆在家里颓废。(这是我的观点,不是真相。我有非常深刻的触动)
先生还算给力,联系了几家摘荔枝的地,要带我们去。出发前,儿子不想去。在我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又于是,我们很生气,放弃了此次外出。我和先生都很气愤,因为儿子不愿意外出,我们认为儿子只想呆在家里看电视,还认为他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是我们的分析和判断,也不是事实。可是,我们为我们的评判买单了,还相信了我们的评判,与真相或事实背道而驰。
我感觉到,我有功课,巨大的功课。今天的事件是,计划去摘荔枝,儿子不想去,于是我们全家放弃了外出摘荔枝。我们因此很生气。这个情绪,其实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生过。有无数次,我们都在因为类似的事件而生气,烦恼。因为,我有无数个自我限制,和标准。这些首先框住了我自己,同时也在限制和伤害身边的人。
如果要尊重事实,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形容词,只需要保留动词和名词。摒弃那些附加情绪和能量的描述性词语,就能回到简单的真相里面。
这其中,最受伤的人应该是儿子。他没有自由,他是受限制,受约束的。他是不被允许的,他是不被接纳的。在这个家里,他可能感觉更多的不是爱,而是限制和约束。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他甚至想,“我连发个呆,安静的呆在家里,都是错的,都是不被允许和接纳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爸爸妈妈认为,要么你开心的去玩,去疯,要么你就投入的学习或看书。这是爸爸妈妈的标准和以为的对的状态。这也是爸爸妈妈期待我去到的状态。可是,我想要的可能和他们期待渴望的完全不一样。”
我在替孩子发声,因为我想换位思考,我想放过孩子,其实我更多的是想放过自己。我其实可以更轻松的生活,而不是太多的关注和限制身边的人。我们每个人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做好自己,影响他人。而不是教导他人,再打着爱的名义去限制他人。
孩子,可能是委屈的。父母也是无奈的。因为,每个人的渴望和标准不一样。我曾经以为我的爸爸不爱我,因为他对我太严厉,太冷漠了。其实那不是事实,那是我的感觉和判断。我说过,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容易相信我们的想法和感觉,却不愿意尊重事实和真相。因为,我们没有智慧去看到核心和根本,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内心的戏码,都是虚幻和幻想。
天下哪有父母不爱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一定是投其所好,也不一定是被接纳和喜欢的。于是,我们就去抗拒,还相信了自己不被爱的假象和感觉。我分明能感受到父母是用了他们的标准在爱我,守护我。他们的标准限制了他们的生命,也在阻隔爱的传递和表达。如今,我明白了,爱一直都在,只是我选择了抗拒爱,还在不断的按照自己的标准追逐爱。爱,就在那里,无须追逐,只是去感受她,她便在。
每个人,都自带天性和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体验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所以,没有必要,也绝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的节奏一致,步调相同,行为模式相近。
于是,接纳生命本来的样子,是多么伟大的爱。我们都在试图改变我们的亲人和爱人,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爱的能力和智慧。只是想要去改造,只是想去改变他们来满足我们内心的标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习惯性的时时刻刻都在如此做。关键是我们的标准来自于哪里,是否真的是合适的,我们并不去质疑和探究。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清醒。
我能想到最高级的爱,那一定是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如他所是。允许他的自由和空间,接纳他的不一样,特别是和你不一样。于是,我们才可以放下自己的诸多标准和框框,只是去允许,接纳,祝福。相信每个人都能在如此肥沃的土壤和环境里,成为他自己,成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他自己,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的荣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