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得是不去追求平庸的机会。——《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古典的《拆掉思维的墙》中曾讲过的一个故事。
美国棒球选手泰德.威廉斯,被称为是“史上最佳球手”,曾两次入选“美国联盟最有价值球员”。泰德认为,在一场比赛中,只有落在“甜蜜区”里的球,他才集中精力挥棒击打。对于非核心区域的球,他都任其从身边飞过。
这个策略听上去很容易,但操作起来却有非常大的难度。
试想一下,在一个坐着几万名观众的赛场上,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为的就是想看球队彼此之间,激烈抢球的精彩画面。每一个险情,每一次冲锋,都让他们热血沸腾,血管膨胀,多巴胺瞬间登顶峰值。比赛就像一场波澜壮阔的好莱坞大片,他们不但是观看者,还是自己喜欢球队的狂热支持者。他们带着对自己球队的期望,心里预演着想象中的胜利来观看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更加强了他们的神经刺激。
如果,在球场上,看一个个的球飞到泰德的身边,他们急切地希望泰德冲上去,奋力挥棒,打出一个漂亮弧线。但只有落入甜蜜区的球,泰德才会奋力打击。而大多数不在甜蜜区的球,他都淡漠得任由它们从自己身边滑过。经常惹得观众的情绪像冲浪,只冲了一半就落了下来。
虽然,比赛的结果很少让观众失望,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泰德还是经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的。
但是,巴菲特却在泰德的击球理论中,获得了投资灵感。他认为,和泰德一样,他不用了解所有投资机会。他只要选择那些他了解、有把握的公司进行投资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投资理论指导下,他每年的投资收益率达20%,处于世界财富榜的前列。
不管是泰德还是巴菲特,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面对各种机会时,不用对每个机会都奋力去扑。只要你能把握特别好的几次机会,就足以让你站在许多人的前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