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到我的家庭教育分享!
孩子出了问题的家长在谈论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越大越不听我们的话,我们让他讲他的想法,他也不愿意说,很难沟通!”
可是,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却发现家长口中很难沟通的孩子往往都是很好沟通的,只是跟家长无法沟通。
问题来了,原本是最亲近的父母为什么孩子却不愿跟家长说话呢?
在沟通过很多孩子后,我渐渐提炼出了会在孩子口中高频出现的一句话:“他们会好好听我说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49093/0350f9c4f7d95ea9.jpg)
的确,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好好回顾一下自己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有没有认真的听孩子讲过话。
很多人都知道沟通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说,而是听,可是会听的人却很少!
聆听有三种状态:心不在焉的听,带着目的选择性的听,身心合一的听。
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是一边看手机一边跟孩子说话,就是一边做事一边跟孩子说话,听着听着就忘了跟孩子的对话,干自己的事去了。面对这样的亲子沟通,孩子也很难跟父母形成有效的沟通,慢慢的也就不想说了。
还有一种家长,可能也会很正式的跟孩子沟通,但是心里却早已做好了准备,时刻准备着在孩子的语句出现毛病,逻辑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反驳和教育.
“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这样是不对的,你应该这样......”
“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你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肯定你做错了什么,你要好好反省......”
总之就是自己家的孩子不够好,但不好在哪里,孩子要自己想!不管什么事都是否定+批判+说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就是要证明孩子想的都是错的。
可是,孩子真的错了吗?结果恰恰相反,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正面动机,行为可能不当,但动机却可能是好的,只是有些动机往往因为行为的错误不被看见而已。就好比小偷有去偷东西这个错误的行为,但他其实是想通过偷东西卖了赚点钱,然后让生活得好一点。
小偷想过好一点的生活有错吗?没错,任何人都可以追求好的生活,只是用的方法错了,需要调整的是行为,但动机不能被否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49093/6d138e46a8afa352.jpg)
如果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不是时时抱着批判的态度,而是了解和接纳,主动去寻找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你就会发现很多事其实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复杂和不堪。
想真正了解孩子或者说想了解任何一个人都要能做到在沟通中身心合一的听。
放下所有的事情,给对方一点时间,认真的聆听,放下偏见,用你的共情力通过对方语言中表达出来的信息,捕捉到他情绪后面的真实想法,你才能真正了解他的思想和初衷,也唯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他真正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的讨论或引导。
回忆一下吧,你有没有好好听孩子说过话呢?你体会过他的感受吗?如果没有,现在开始也还来得及。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49093/7f1f0842b06b612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