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Flink 作业中,无论是 SQL 还是 JAR 模式,常常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使用到状态(State)。当 Flink 进行快照时,用户定义的这些状态数据可以被保存在状态点中,以供后续的崩溃恢复。
Flink 的状态分为 Operator State 和 Keyed State,而 Keyed State 又可以分为 ValueState、MapState、ListState、AggregatingState、MergingState、ReducingState 等多种类型。此外,这些林林总总的状态又有多种具体的实现(HeapState、RocksDBState 等),状态的存取还需要各种 Serializer 和 Deserializer 的参与,整个链路精妙而又繁杂。对于普通用户而言,Flink 内部的运行模式就像黑盒,但是状态带来的困扰却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在使用 SQL 的多表 JOIN 或者 GROUP BY 等语义时,很容易因为状态越来越多,导致频繁的 TaskManager OOM(内存不足),影响线上业务的稳定性,更影响心情很多用户面对持续崩溃的作业,以及磁盘上几十上百 GB 的快照文件,自己也随之崩溃了:这么大的状态,究竟里面存了什么?能不能删点内容呢?下文笔者将带领大家分析 Flink 快照系统,找出影响大状态和数据倾斜的算子。
一、快照的类型
Flink 的快照包括 Checkpoint(周期触发)和 Savepoint(用户主动触发)两种,其中 Checkpoint 分为普通 Checkpoint 和外部化(Externalized)Checkpoint。普通 Checkpoint 只能用于本次 JobManager 存活期间的内部恢复;而外部化 Checkpoint 和 Savepoint 可以用于从零开始的冷启动恢复。对于 Savepoint,以及开启了 外部化特性(https://ci.apache.org/projects/flink/flink-docs-master/docs/ops/state/checkpoints/#externalized-checkpoints) 的 Checkpoint,Flink 会在快照目录生成一个元数据文件(快照目录中名为 _metadata 的文件),这个文件是我们分析快照时至关重要的线索。
二、快照的存储格式
我们先从这个元数据(_metadata 文件)入手,看一下它的数据结构: 图片Flink 快照 _metadata 文件结构在 Master State 的不定长结构中,也有自己的 Magic Number、数据长度等信息,通常不会有太多数据。Operator State 是状态的大头,在它的不定长结构中,主要包含了每个 Operator 的 ID(由两个 Long 拼起来组成),以及当前算子的并行度(parallelism)和最大并行度(maximum parallelism),还有子任务(subtask)状态的个数、每个子任务的 index、元数据(是否包含 raw 和 managed 的 Operator State、是否包含 raw 和 managed 的 Keyed State、包含哪些具体的状态、 KeyGroup 范围、偏移量、是否是 Incremental 状态、状态文件的指针 RelativeFileStateHandle 等)。除元数据文件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状态文件(RelativeFileStateHandle 指针指向文件),它们通常是因为尺寸过大而不能直接嵌入 _metadata 文件,只能以独立文件的方式存在的状态。
三、快照的读取方式
从上文可以看到,解析状态文件并非易事,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地方。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可以用 Flink 自身来实现状态文件的读取和解析:
1. Flink 内部 API
最简单的方式,是找到 Flink 恢复快照状态的源码,然后按图索骥查找反序列化 _metadata 文件的类。很快,我们就找到了 org.apache.flink.runtime.checkpoint.Checkpoints#loadCheckpointMetadata 这个静态方法,它可以将给定的数据流反序列化成 Flink 内部的 CheckpointMetadata 对象(即上述文件的内存映射)。如果只想处理元数据信息,而不涉及到读写具体的状态数据时,可以采用该方法。
2. 封装后的 State Processor API
在新的 Flink 版本中,还包含了封装后的 State Processor API(https://ci.apache.org/projects/flink/flink-docs-release-1.13/docs/libs/state_processor_api/),通过这个 API,我们不仅可以读取具体的状态文件,还可以按需生成状态数据以供新的 Flink 作业使用。使用 State Processor API 时,由于涉及到具体状态的读写,需要给定 StateBackend 实例,以及具体的 Operator UID 等信息,且是以 DataSet 批处理任务方式执行的,流程相对复杂,本文不再展开描述,后续会有单独的文章介绍其使用方式。
四、一起实践
我们来尝试使用 Flink 内部 API 来读取状态元数据信息,并统计分析哪些 Operator 的状态占比最大,以及这些 Operator 的各个 Subtask(多个并行度下的子任务)的状态用量。示例代码(https://github.com/kylemeow/flink-snapshot-analyzer/blob/master/src/main/java/FlinkSnapshotAnalyzer.java)非常简单,这里展示一下具体的分析结果:
图片 快照的分析结果(从小状态的算子开始输出) 图片快照的分析结果(最后是状态最大的算子)可以看到,元数据文件里的各项信息都被打印输出了,而且显示出了 4421bbc22ac32fa6abe810c70a869c54 这个 Operator 的状态占比最大,达到了 92.31%,且各个 Subtask 的状态量较为平均,都在 1.1G ~ 1.3G 之间,基本不存在数据倾斜的现象。由于元数据里并不包含这个 Operator 的名字和类型等信息,需要通过查找日志搜索这个 Operator ID。从日志中可以看到是一个 InnerJoin 的算子。
图片从日志中寻找指定 ID 的算子进一步细致分析源码可以得到,是 StreamingJoinOperator 这个流式 JOIN 算子的两个 JoinRecordStateView 状态的数据。
图片StreamingJoinOperator 算子源码中状态存储的定义从原理上来讲,要想实现两个流的常规 JOIN(无边界的 JOIN),必须永久保留两个流的所有数据备查,且默认没有清理机制(除非设置了下面的 Idle State Retention Time),因此这种 JOIN 在生产环境很容易因为状态过大而发生 OOM。我们建议用户使用 Interval JOIN(时间区间 JOIN)来代替,具体可以参考此篇文档(https://ci.apache.org/projects/flink/flink-docs-release-1.12/zh/dev/table/streaming/joins.html)。另外一个在 SQL 环境下容易造成超大状态的算子是无边界的 GROUP BY,但还好 Flink 提供了 Idle State Retention Time 机制(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52854?from=10680),可以配置状态的定期清理逻辑,将这些 GROUP BY 和 JOIN 的过期状态及时清理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