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为与不能

不为与不能

作者: 同缘公益 | 来源:发表于2024-08-14 06:02 被阅读0次

致良知 第二期印证1班 9组第12封家书

日期:2024年8月12日

地区:山东青岛

姓名:郭宇宙

主题:《不为与不能》

          亲爱的9小组的伙伴们,大家当下好,我是来自山东青岛的郭宇宙,非常高兴又一次给家人们做家书分享,感恩家人们的一直砥砺前行!

        家人们还记得上个月中旬我们学习《孟子》的那几段文章吧,文章的原文如下: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段原文的内容:

        这段文章是在宣王衅钟时以羊易牛的仁德之举以后,宣王与孟子所谈论的治国之道:不为与不能!

      孟子问宣王:“如果有人问你,您的力气足以举起几百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您的眼睛可以看见秋天的鸟儿新长出的羽毛,却看不见整车的柴,您会同意吗?”宣王说:“不同意。”

        孟子继续由此引入说:“那么现在您的恩惠足以使禽兽安居,却不能便及您的子民,您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您不用力;看不见整车的柴,是因为您不想看见;子民得不到安抚,是因为您不肯恩及子民,所以您不能让所有子民归顺于您,是您不肯去做(不为),而不是不能做。”

      宣王又问:“不为和不能有什么区别呢?”

      孟子继续打比方说:“如果说用胳膊挟着太山跨越北海,你说不能,这个是真【不能】,但是如果一位长者让您帮忙折一根树枝,您说不能,这便是不愿去做(不为),而不是不能。所以说您不能让天下子民归顺于您,不是挟太山之不能,而是不愿为长者折枝之不为。”

      孟子继续说:“敬重自己的老人然后推及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然后推及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如在掌心玩物一样简单。《诗经》上说:’先照顾好自己妻子,做出表率后,然后推及到自己的兄弟,进而推及到整个国家的治理。’说的就是广施恩惠的道理。广施恩惠可以安定四海天下,不广施恩惠恐怕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古代的明君之所以超过别人,就是做到了广施恩惠。如今您的恩惠足以让禽兽安居,却不能推及到子民那里,这又是如何呢?”

        最后孟子给宣王留下了思考的命题:“用手权衡一下,便可以知道轻重,用尺测量一下,便可以知道长短,物尚且如此,人心更是这样,所以还请大王您慎思。”

        原文学习回顾到这里,虽然篇幅有点长,是想通过回顾,自己再温习受益的同时,更让家人们加深对不为与不能的印象。

      学习到这里,不为与不能的困惑想必已是内心明了,但是今天选择这个主题的用意主要在于通过不为与不能的诠释,我要跟家人们谈讨是一个责任的问题:能而不为是不负责任。

        如果是真不能,就像上面文章所学的挟太山过北海所言,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如不愿为长者折枝之举便是能而不为的责任问题。为长者折枝可以说是举手之劳,举手之劳的事情而不去做(不为),又如何去修齐治平呢?这便是生而为人的责任问题。

        人活在世上不过三万天,家人们可以算一算除去上学以前和老而不能的时间,再除去吃饭睡觉工作的时间,可以真正去做点善事的时间可以说是所剩无几,如此我们不但要在每个当下事上磨境上炼之外,更要珍惜有限生命所剩的分分秒秒。     

        有句老话说的好:“福,可以享尽。”所以,有生之年我们一定不要尽早去贪图享受生活,而要尽可能的去付出,就像博仁老师说的付出是人世间最大的回报,要对社会时刻充满高度责任感。这种责任,是尽可能而为,而不是能而不为。这种责任感,一定不要经常有我不能的念,因为只要想做(为),就永远有可做(可为)之事。往小处讲,比如随手捡起一块垃圾,随手拿走路上石头,甚至小到给人一个微笑,都是对社会对别人负责任的表现;往大处讲,爱国之责任,我们要时刻感恩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去尽力而为,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尽力而为,为世界的和平共处尽力而为。

        记得2017年我在QQ里曾经这样说过:“好不容易来到这世上走一回,该怎么走过这一生?潇潇洒洒地来,是不是也该潇潇洒洒地走?父母不可能陪我们走完这一生,我们是不是能让父母走的时候安心地走,说一声:孩子是个好孩子!我们也不可能陪孩子走完孩子的一生,我们是不是能让我们走的时候安心的走,说一声:孩子你们生活在这个有爱的世界里我们放心!既然走进了公益,选择了公益,我们该怎么样去把公益做好,做强?怎么样把唤醒人们内心都存在的良知?怎么样把爱心传递下去?我们必须有一种大家都公认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为人民服务!感恩祖国!”那是在从我一个人开始发起创建的公益队伍时的感悟。这就是我们要尽力而为的社会责任。

        还有好多话想跟家人们聊,由于篇幅和时间的关系,今天就探讨到这里吧。由衷的希望:余生我们一起不能能而不为,要负责任的尽力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让人生无憾,让此心光明!

        此致!

              郭宇宙敬上!

期待明天钱红老师优秀家书贡献!

相关文章

  • “不为”与“不能”

    行动是改变的开始,没行动是凡人常态,晚上想法千万条,早起还是一如既往。什么阻碍了我们行动?细想不外乎这两种原因——...

  • 【日更】不为与不能

    我喜欢对事情这样分类,我会的和我不会的。我会的才会分为喜不喜欢和想不想,不会的分我可以学的和不了解的。 今天同事又...

  • 随感

    与常人有异,才能成常人之不能成,为常人之不为!

  • 不能与不为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经常会碰...

  • 不为不能之辩,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颜回和冉求,形成了...

  • 什么人最不善良?

    王蒙《善良》一文说:“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

  • 是不能还是不为?

    “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对于我来说很重要。这种感觉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十分重要。” 有不少家长工作...

  • 《孟子》学习笔记8--不为与不能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小女子拙见【70】从小事做起20190304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 物华宝石永伟敬賢

    人生,活着就要努力; 不为其他只为心中的梦想与真爱! 人活着,不能苟且,也不能偷生;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是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为与不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zj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