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古为今用。学习到《让资源再生》一课,了解了古法造纸的悠久历史,学习了古代造纸流程,小家伙们跃跃欲试,课堂上亲自体验了一把“造纸”。
废旧再利用——再生纸
第一步:把废报纸和一小块餐巾纸撕碎,放进杯中加水充分搅拌,纸纤维在水中渐渐散开,直至成为均匀的稀纸浆。这一步就很考虑耐心了,诀窍是一定要多搅拌,必须搅碎搅均匀,这样制出来的纸才能细腻而均匀。
第二步: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 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这一步的诀窍是尽量尽量挤压平整,且不要直接太阳暴晒,通风晾干的会更平整而柔软。
孩子们的兴趣异常浓厚,教室里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古代造纸的现场,其实晾干还需要一段时间,看着半成型的纸,他们的眼中已经闪烁着兴奋和自豪的光芒。
趁热打铁,我给了他们建议:做一张“原生纸”。
造纸展再生升级版——原浆纸
原浆纸,属于“进阶版”的造纸,这可比再生纸复杂多了。
首先,原材料不同。除了纸浆,还要求用天然材料,新鲜树叶,枯叶,树皮,或者花瓣都行。
其次,树叶或树皮要求打成细腻原浆。怎样才能够细腻?只是简单地弄碎显然不够,达不到细腻的要求。必要要家长们帮助,豆浆机、搅拌机、料理机拿出来,树叶加水打起来,再掺上纸浆,这样的原浆,绝对够细腻。可惜这个季节没有银杏叶,不然,黄色的银杏叶真的是一种极好的造纸材料。
下一步,利用抄网进行抄造。把纸浆过滤好平铺到纱布上。尽量薄而均匀,通风晾干后,一张原浆纸就大功告成。当然,可以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制出更多有创意的原浆纸。
介绍完“原浆纸”步骤,我随口问了一句:谁愿意回家尝试?我可以把工具箱里的抄网借给他(她)。唰一下,大部分孩子都高高举起了手,眼里闪烁着急切的光,想借到我的抄网,好吧,一共才12个,只能按顺序轮流借用了。
创意无极限——造纸展
几天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将劳动成果交上来,一张张神奇的原浆纸,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感叹,真的是各显神通,创意无限啊!
有的是树叶加纸浆,居然跟餐巾纸一样柔软。有加入花瓣的,纸上印着美丽的花瓣,让人惊叹,还有专门熬制了糯米汁代替纸浆,加上树叶,比普通纸浆更柔软细腻,还有一些纸,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凑近闻了再闻……
为了展示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我买了麻绳,爱心小木夹,密封袋,在走廊一侧的窗口绑上麻绳,将每一张写名字的纸装进密封袋,用小夹子夹在麻绳上。展示在走廊显眼处,还不会被风吹跑。嘚瑟的孩子们,主动地设计了“几零几班造纸展”,粘贴在墙上,还派了课代表下课巡查。防止有人光看不够还动手。每每有人驻足观察,教室里“小小造纸家们”,那得意的小眼神,明显藏不住了!你们值得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