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老家的风俗旧习

我老家的风俗旧习

作者: mylittlekitten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9:27 被阅读0次

            我的父母是五十年代的人,他们出生在比较偏僻的山村,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了,所以我得以在城市长大。但是从记事开始,我就发觉父母三天两头要回老家,短则一二日爷爷的哥哥的外孙的生日,长如送我们回去过寒暑假。

            小时候妈妈就清楚地告诉我,老家是某某市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某某屯,这么长的名称,也是要走这么长的路。从市里转两趟车到乡里,然后大采购一番,步行蜿蜒的山路翻山越岭近二小时猜到屯里。逢三六九是圩日,赶一次圩日往返就去半天了。加上我又晕车,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每次换乘五六小时的车程,都让我苦不堪言。有一次真是吐得我胆汁都快出来了。所以,每次寒暑假回老家,我都会待上一二个月。

            那时候还用粮票,爷爷还要用马驼着粮食去乡里交公粮,妈妈还要去挑水来喝,洗衣服还得去找低洼的小河沟洗,村里还没通电要点煤油灯,邻里还会因为一亩三分地的归属划分吵得动起锄头。那时候面条还要当成一道菜,一个月一个节日吃一次肉……就在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在各种红白喜事上却不含糊,孩子的生日百日、年轻人嫁娶、老人去世,主人家都要杀上至少一头猪,数只鸡和鸭,请来道公念上一二日,宴请同族所有亲戚甚至全村人来吃上一二日。主人家也不能因为家里日子比较不好过而省了这些宴席礼节,但凡你想偷懒,都有七姑八婶三叔四舅给你记得,提醒你:“哎,如果你实在没钱做,我们可以借钱给你做。”

            如此这般,由我记事开始的物质并不是太丰富的八九十年代,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习惯。

          现如今,我们那个屯早已经通水通电同路了,电视也看上了,荤菜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屯里的年轻人大都到城市务工了,村里剩下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从父母在的城市回到乡里也就三小时左右车程了。虽然是如此境况,那些红白喜事、道公通宵念经、全屯宴请的旧俗并未消失,现在打电话给父母,还时常听到他们要回老家去参加老的小的入新房的上大学的各种宴席的邀请。而且当邀请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在邀请函上写着“全福”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家不管有多少人参加,都得按家庭人头封礼金。所以父母常常还要为我们两个不在他们身边不能参加活动的两个孩子封两个人头的礼金。父母给这些隔三差五的远方亲戚的邀请封的礼金,算下来占到他们总收入的50%以上。同时还换回冰箱里常年四季存有的宴席打包菜。

            我真心觉得操办酒席的人劳民伤财、被邀请的人也劳民伤财。

            想来我也是个薄情的人,当去年妈妈告诉我,我们即将为去世多年的爷爷奶奶做一个仪式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做一个仪式要请全家族的人?为什么要做一个三五万的仪式?为什么要通宵守夜熬上二三天?为逝去的人做这么些事情的意义何在?

            妈妈的回答和多年前一样:“你不要说这么不孝的话。这个仪式不做,你爸爸的兄弟姐妹就会瞧不起你爸。我不想听那些难听的话,再麻烦我也会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老家的风俗旧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b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