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征途1
牵着蜗牛的心态去看孩子成长,或许是我们为人父母教育孩子应该有的状态。可是随着儿子进入高中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心态变了,期望值不断地进行调整,拉升。
譬如这次物理竞赛,带儿子去奔波了两场集训,想当然就认为,集训了提升了,儿子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至于每个竞赛拿奖的同学,化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有意无意或不经意的慢慢就在我们在脑海里悄悄过滤了。
考前我和孩子爸爸高期待,就认为儿子一定会过了预赛。或许这样的互相影响下,儿子也很自信,预赛能过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于是和我们提起这次考试,从最初的没有把握能过到去拿省三,从省三到拿省二。
考前我们的重视,不间断的流露在我们和儿子的每一句谈话中;考后我和儿子一样急切等待、焦虑中充满期待。只到昨晚,我在反思:我们的这种心态真的好么?这种浮在表面的期望,根在哪里?是因为老师补几节课?还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清北的学生,然后沾了学霸气息,不需要练功,我们就自动被飞升了?
上学期,儿子选拔入竞赛班还历历在目:考前没有期待,心很静,考完了直到老师去找儿子告诉他,你进了竞赛班,我们还有些疑惑。后来和儿子聊天,儿子竞赛班进度太快听不懂,提议是不是可以调到培优班,他一脸的傲娇:不行,因为我在竞赛班,同学对我刮目相看,称我管哥到管爷了。聚光灯下的光影确实让人贪恋,何况是一个孩子。
可是儿子,这种虚名真的如此重要吗?即便你用竞赛课来写作业,也不愿意降到培优班去听实实在在的课吗?虚名存在若没有静下心来做好自己,又能撑多久?只是,作为妈妈,虽有意识并没有再过多的提议,是相信儿子的选择,还是我的内心也有躁动的虚荣作祟?
于是做了一夜的梦,梦里儿子的预赛没有过。早晨醒来,手机上躺着儿子物理老师的信息:没有通过预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