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入門者會選擇技術分析呢?首先技術分析的核心概念是歷史會重演。而歷史也確實會重演,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市場波動,震久必趨,趨久必震。
但是深究的話,兩大策略的核心都離不開歷史會重演的這件事。
就拿基本面來說,雖然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決定策略,而宏觀的數據為什麼成立,也是因為從歷史的累積中能得出規律。然後才能分析這些過去的數據,以明確未來的方向。
我們人在判斷的時候會根據過去的經歷來下判定,這在快思慢想中稱之為慢想。所以說在人判斷的潛意識中,自然而然就會使用過去的經歷。每當未來遇見一個新問題,會先在腦中搜尋一遍過去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如果沒有類似的經驗,人就會陷入恐慌。
市場中的變化也是瞬息萬變,並且大部分人天生就對數字有種恐懼,因此當他們看到市場波動的時候,很容易就陷入了恐慌。想在混亂的漩渦中抓住一根稻草,那也就是技術分析。
1.雜耍或許吸引人眼球,但你不會讓猴子去做資金管理
技術分析的背後原理是數學分析,但是一般人不會也不用知道,就像是我們開車不需要知道汽車的構造。技術分析等於是在混沌市場中指出一條明路,看!兩根線交叉就是進場點,數字超過多少就該出場,背後又有看似很厲害的數學統計分析……沒有什麼策略能像技術分析這樣簡單,連三歲小孩都能一下上手。其實也不意外,這種策略的難度跟煮泡麵差不多。
我得先說明,我並非覺得技術分析毫無用處,而是一般人的用法都是錯的。或者他們的老師也沒有從根本上了解技術分析的本質。
技術分析的本質,或者說潛在的矛盾是很難注意到的,因為這是一種大前提假設出錯的情況。
技術分析理論上是一種完全客觀的分析,但實際上它非常的主觀,根據你輸入的變量,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注意!這裡的「你想要」指的是你心理的投射作用,而不是你心中真正渴望的「客觀分析」。當我們使用EMA的時候,首先你要輸入時間週期,以及應用變量(high low open close),然後你才可以得到你所想要的一段時間的平均移動線。注意到了嗎?換句話說,你就等於想算出x*y/t=MA,公式中沒有任何一個固定變量。這個公式等於多少完全取決於你的變量。你以為你是因為中期EMA交叉長期EMA而決定了進場點,但其實並不是。如果你想要早點進場,那麼把中期EMA的TF設置的小一點就可以了,如果想要晚點就設置的大點就行了。
明白其中的問題嗎?
其他的技術指標擁有更多變量,它們也就更加主觀。
所以這也說明了為何我從未看過一個用一堆技術分析組合起來的策略能成功的原因。大師們一般都會告訴你策略必須要簡單(simple),不能太複雜,背後的原因就是如此。使用越多變量的技術指標其結果就越糟糕。
在我看過的眾多指標中只有一個指標是真正客觀的,那就是分形(Fractal)。
因為使用分形根本不用輸入任何變量,本質上它就是五根價格裡面把中間最高或最低的上面畫一個三角而已。作用就是讓你知道過去五天裡面曾出現過一個轉折點,所以趨勢有可能會改變喔,只是這樣的提醒作用。但是一般分形都是跟混沌交易法打包使用,加入了鱷魚線跟角度之後,又變成玄學一般的理論。
至於那些ichimoku、斐波納契回調線以及gann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本質上就是把其他領域的理論硬是要跟金融扯上關係,跟什麼金融占星一樣都是靠賣書賣課而不是市場交易來賺錢的。
但是純基本面分析也有一樣的問題,這就讓我之後再寫一篇說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