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老师点评]
面对孩子做题粗心的老问题,不少家长往往都是粗心惹的祸,或者打骂了事,或者罚写了之,这种做法难道不是“粗心”?
有没有细心地提醒孩子仔细审题?有没有细心地启发孩子分析思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孩子的情感变化?以粗心对粗心如能解决问题,为何孩子仍会粗心?不得不需要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一是要静心。问题产生了,打骂处罚能解一时之气,但不解决问题。家长的情绪平静,利于孩子从惊恐、害怕、自责中解放出来,一起冷静面对问题,反而让孩子更专注反思。
二是要细心。细心是解决粗心的关键。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涉鞋,大人也会粗心。与其责备粗心错题的结果,不如引导细心做题的过程。如题意要求都明白了吗?解题思路都分析了吗?做题方法都熟练了吗?ok!那细心说给家长听听!换个题目再细心说一遍!过段时间再细心说一遍!
三要让细心形成习惯。做错题如不是偶尔失误,定要深挖坏习惯的根源。让细心成为习惯,多鼓励引导,少把“粗心”当口头禅,不断强化孩子“我很粗心”的自卑意识,而是激发“我要细心”、“我会更细心”的自励精神,从思想上走出粗心的泥潭。同时从审题、解题、答题、自查全过程细心引导,步步不松,从方法上反复练习,才会告别再不做错题。
面对粗心错题的现实,细心才是孩子需要从家长和老师那真正得到的。解决老问题,要有新思路,一起加油!
乐仁智写于2018年11月17日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