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了很久,梁老师推荐过,一直不敢看完。心中一直在回避的话题。
怕死,尽管理智上不敢承认,但去年的这个时候,只睡了一个小时的那一夜,我跟死亡如此接近的时候,我知道我害怕了,胆怯了。看着外面的月亮,想象着过不去的那一晚上,心中有两股绳,渴望被救赎,害怕复发,害怕得要死,那是一种死亡焦虑。
追溯到小时候,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笑耿耿于怀到如今,背后是否是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终将死亡的事实呢?
怕老,也是一种变相的死亡焦虑。
这本书读到一小半的时候,没有勇气读下去了,短暂地休息之后,我告诉自己,只要读完这本书就是胜利,今年读的所有书,实际上都是为了积蓄力量来读它。
书中死亡焦虑的几点观念:
1.人死后,灵魂也随之消失
2.人死后,也感觉不到痛苦
3.人死后的状态跟没出生时的状态一样
财富,名利等都随之消失,甚至可能被活着的人所遗忘,那可以留下什么呢?波动影响
波动影响:价值观会代际相传。帮助别人的事会被别人所记住,影响他去帮助下一个人。
越是充分地过好这一生,实现自己的潜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死前遗憾会越少。
直视骄阳,不一定带来好处,但直视死亡,会给我们带来正面的影响。
面对死亡,你在害怕什么?
每个人都会死,你想怎么过好这一生?
一年或者五年以后,你还会有什么新的遗憾?
读的时候,我一直在做梦,读完了,反而没有做梦,读完之后,我做了一件事,告诉我的儿子,等我死后,把我身体的有用器官都捐献出去,儿子饱含热泪,我问他是不是想问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个全尸,他说是,我想了想,反正进焚尸炉一把就烧了,不如做点贡献,另外,还想变相地留在这个世界,继续陪伴他。这是以前就有的梦想,借着这本书的影响,先告知他,心就踏实了,结果一夜无梦。
今天去参观博物馆,给我和孩子这一年的辛苦放放假,散散心。
即使知道那一天肯定会来,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充实起来,不留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