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奇幻的国度。它位于亚洲东北部,与我国一衣带水,渊源深厚。这个美丽而又严谨的国家,却也有着近乎暴虐的一面。日本人把矛盾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却又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形成了典型的日本性格。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就以代表着日本天皇族徽的“菊”与代表着武士文化的“刀”,来阐释这种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在此我想浅析一下日本人矛盾性格的表现及其成因,借此表达一下个人看法。
在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曾有一段对日本人性格特征的经典描写:“日本人的生性极其好斗但又非常温顺;他们黩武却又酷爱美丽;自负桀骜却又文雅守礼;顽固不化却又狡黠善变;性情温顺却与不甘于受人摆布;忠贞不二却又容易叛变;勇敢却又怯懦;保守却又渴望新潮。”在日本人身上,“这些矛盾都是千真万确的,刀与菊,充满不和谐的矛盾,却是一副画面的两个组成部分。”实际上,整个世界都对日本人迷惑不解。不明白这个看起来不善言辞,外表腼腆的民族何以能如此富于创造力;不明白这个动不动就九十度鞠躬的国民为何在战场上如同地狱的修罗;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如同一个人一样高度一致。本尼迪克特因此而说:“美国曾与日本发生全面战争,也跟其它劲敌国家交过手,但在所有这些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性最古怪,也最难琢磨。”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阐述认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即在幼儿时期的关于美德的教育,和成人后的社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甚至背离。日本人的人生轨迹“是很明显的浅底U字曲线”,“日本男人的行为矛盾,是因为儿童教育中出现了断层。”④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和为所欲为与成年后的处处约束,使他们形成自身的矛盾性。然而她的论述可能依然在文化层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
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他的地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日本面积狭小,但因为是岛国,所以多山区和丘陵,使得适用面积更显得小,且不适合人居住。世界上百分之十的火山都在日本,所以火山爆发十分频繁。且日本多地震,占世界上六级以上地震的百分之二十。又因为其四面环海,海啸和台风也时常发生。这些都造成了日本人心理上的一种不安全感和危机感,使得他们更加团结,集体主义观念加强。日本资源的匮乏使得在他们勤劳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具有对外界的侵略性。自然灾难的频繁发生同时也使得他们更加虔诚、不圆滑,因为过去他们认为这是上天带来的惩罚,觉得“我们这个土地好像是被诅咒过的。”而在上天面前耍小聪明是没有用的,所以他们就表现得更加虔诚和隐忍。所以日本人不怕死的一方面原因是,他们见惯了死亡,见惯了灾难。但是如果他们不因自然灾害死去,便会走向十分长寿的另一个极端。这种矛盾的存在让他们对生命有着独特的感受,既可以感受美好,也可以解剖黑暗;既懂得隽永,也懂得朝花夕拾;既能一瞬包容,也能永恒怨毒。安静与热闹,阴暗与温暖,矛盾的岛国看我们也会觉得很奇怪,每一个人的阴暗面被统一放大就是恐怖,正能量被汇聚就是如日出的力量一样温暖。菊与刀是日本人的性格,在及时行乐与不断压抑中矛盾的行走着。
另一个造成日本国民矛盾性的重要原因是它对不同外来文化的吸收。日本是一个有路标的国家,它永远跟随者强者的脚步,善于学习和吸纳对自己有益的先进知识。我们都知道,日本在古代深受中国的影响,学习中国的语言、行为方式、“三纲五常”等级观念等。但是在明治维新打开国门后,又开始向西方学习,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接受了自由、民主、平等等观念。日本是教育水平天下第一,百分之九十五的高中毕业率,百分之四十五的本科率。但是他们会说英语的人并不多,因为过去在他们学习英语的时候,有很多是是直接拿过来的,导致他们现在学英语的时候容易弄混,或者口音难以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学习造成日本文化的多元性,但是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使得日本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统一体,导致日本人在各种价值观中徘徊,是形成国民性格矛盾性的重要原因。
强烈的种族意识与其自身的自卑感也使得他们产生矛盾心理。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在其《极端的年代》中就指出“日本人的种族意识之强,举世莫出其右,他们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⑤而日本极为狭隘的种族意识则来自于所谓万世血统纯正的虚荣感。所以日本意为“日出之国”,国旗也是所谓的“太阳旗”,认为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之子。而现在日本在各方面的成就,也足以令他们自豪。但是他们自身是带有潜意识的自卑感的。对于固有文化的自卑,日本的文化很多来源于中国;对于固有疆土的自卑,生活在日本岛上,物产、自然资源不丰富;对于环境的心惊胆颤,日本常年地震,长期对于死亡的畏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经济上迅猛发展,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在自信与谦卑间的犹疑,是其国民性格矛盾性的又一成因。
人的自由本性和集体主义约束的内在抗争。日本人的集体主义观念是非常强烈的,他们自古在“稻作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和”的精神,十分注重集体的作用。日本所塑造的日本人的价值观与精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他们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循众意而行。鲁思·本尼迪克特曾提出日本文化为“耻感文化”,日本人很在意羞耻二字,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身的言行往往会收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羞耻之心限定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不突出表现自我,保持一团和气。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会像一个人一样高度一致。但是每个人本性来说都是不同的个体,是因为社会约束才会压抑自己的天性。正如《菊与刀》写道“他们害怕自己的反抗情绪郁积太久而会爆发,就假装温顺来掩饰自己。”⑥所以当他们不堪重负后,便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日本人在我们看来是木讷的、严谨的、禁欲的、甚至是压抑的。日本人是非常有秩序、循规蹈矩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程序化、带有纪律性的。高晓松在《晓说》里讲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在入住酒店时,打电话让门童下来帮忙拿行李。下来了一男一女,这位女士把行李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走,而这位男士则在旁边空手走。这看起来很让人不解,所以他就问询这位男士原因。他回答说,推行李是她的职务,而我的职务是在旁边看管,所以我不能帮她。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日本人的程序化。他们做事情遵守规律守纪律,甚至到做事情有些死板认死理。
日本人极其严谨认真,追求细腻到了无微不至,追求细节细致。就拿环境来说,日本人的干净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日本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并排摆放不少于三个。如果有人吸烟的话,他们会自己随身带一个小烟灰缸。而他们的垃圾分类也有诸多要求。他们将垃圾分为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等,再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以分为孙项目。横滨市专门为垃圾分类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的手册,条款有518项之多。他们的一个塑料瓶也要分成瓶盖、瓶子上的纸和瓶子三类垃圾丢弃。在任何活动过后,地上也不会有一个垃圾,甚至在活动过后还能有条不紊的排队将垃圾分类丢弃。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是其为“秋山木工”关于如何培养合格的匠人而写的著作,“匠人须知三十条”是为培育一流人才的忠告。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重要。日本人的认真严谨态度从此可见。
日本人的生活给我们感觉是很压抑的。在地铁和电车上,很少会有人大声说话和接打电话,大家都是保持沉默。他们很讲礼貌,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但是在会疏远各自的距离,封闭自己的内心。他们都被笼罩在社会的各个“规矩”的大网之下,“不能给家人蒙羞”,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他们内心充满着等级制度的桎梏,对责任的要求太高以至于活得有些累,对家庭负有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爱。据统计,日本每天有85人自杀,而且连续14年每年超过3万人。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日本现在的生活已经那么美好,却有着如此高的自杀率。
但是这样的日本却带给了我们两个意想不到的发展产业,动漫产业和色情产业。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日本动漫不仅畅销全球,成为经济支柱之一;而且已经担负起对外推销日本文化,改善日本国际形象的重要使命。无论是宫崎骏、新海诚这样画风清新唯美的动漫大师,还是像《火影忍者》、《海贼王》这样的热血励志,都向我们渗透了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菊与刀的交错带给我们更多的吸引力。日本人想要摆脱社会束缚的同时,以画漫画的方式来发泄,所以日本不缺的就是漫画家。日本的AV色情业的影响也是不必说的。日本有着亚洲规模最大的红灯区。在日本过去二十年经济低迷的时候,色情业也没有倒下。有美国经济学家戏称,现在的日本色情业足以让它50年内不爆发经济危机。在我们看来,日本这样的国家,应该对性有着诸多禁忌,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性’像其他‘人情’一样,只是人的一种简单的生理需求。‘人情’又没有罪,因而性享受是不必讲什么伦理道德的。”⑦在日本的“人情”中,酗酒也是被允许的,他们认为饮酒只是一种享乐,他们醉后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只是会不拘小节、纵情歌舞。在他们表面的禁欲主义下的同时也会有这样的纵欲。
与日本人给我们带来的印象不同,他们的艺术总是饱满而外放的。他们的动漫产业暂且不提,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而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但是其中70%以上内容是娼妓和艺伎,女性,裸体,性感美,色情是其标志性特征。也因此日本人对浮世绘是不看重的,但浮世绘对当时的欧美产生了深入影响,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而且在西方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梵高就受到了浮世绘很深的影响,在其所绘的《唐吉老爹》中有很多浮世绘画作。欧美将浮世绘视为日本的主要画种,日本人才将其地位提高。日本的艺术就像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接受其他文化影响的同时,通过自身文化属性的演变,繁衍出不同的状态的东西。日本的艺术是很完整的,它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既对传统完整保留,也在市场积极创新;既有相扑和剑道,强身健体;也有茶道和花道,优雅静心。这也应该与日本人本身的矛盾性格有关。
日本人现有的矛盾性格,是其在漫长的社会历史中,以其固有的文化发展而来的。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社会压力下人们戴上面具的伪装和其卸下面具后自我的宣泄。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因为一些行为习惯已经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正如《菊与刀》的最后所说“就算日本人心甘情愿,日本的社会压力对个人的要求还是太多了。”⑧
参考文献:①②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③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④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8页
⑤英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⑥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7页
⑦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6页
⑧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66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