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有过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觉得自己长大了一定很厉害。
一直到现在,这种想要变得很厉害的情愫依旧存在。
我想这层情感的产生,大抵是因为童年贫穷,愈发想要改变命运的渴望。
佛教里经常说“因果报应”,我到不完全相信这些,但是现实里的确存在着一定因果联系。比如说,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很压抑的家庭,长大了你的情绪也会变得捉摸不定,抑郁就像天上的乌云,来得急走得快。
贫穷的岁月里,人也会因为穷而变的异常敏感与坚强,日子虽苦,但精神却焕发,这就好比冬日里过于寒冷而感觉头脑清醒,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昏昏欲睡,效果是一样的。
街坊邻居经常到我家来指手画脚,奶奶待我母亲不好,母亲因受气受累时常落泪,被摧残后的脸是没有过多的表情,痛苦就像是慢性病一样,一点一滴的磨损你的意志,拖垮你的精神。
这就是贫穷带给我感觉。
我的母亲没有像书本上一样,坚强、温柔犹如观世音下凡一样,给艰难的岁月带来温暖的阳光,抚平疼痛的伤口。
现实里的母亲,我很难用一句话去形容她。
心底善良却又时常受气受累,当面不敢顶撞别人,吃了亏就回来抱怨;坚强,是做事吃苦耐劳,一个人顶大半个大男人,但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受了气而默默流泪自怨自艾。
她的情绪及其不稳定,我很少在她脸上看到笑容,她没有书本上那样神圣,不停地鼓励我,她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哪有功夫安慰我。
人们在回忆里,总是把自己的过往写得美好与感动,不甚美辞,过于修饰。
其实,现在想想,我并不感谢贫穷,我感恩母亲,却又极力地想摆脱我的母亲的影子。
我的身上遗留着我母亲的影子,情绪飘忽不定,抑郁时常侵袭而来,喜欢安静独处,对未来充满不确定。
以前看过《百年孤独》,里面很多内容我都记住不住了。
我记住了一位读者的评论“当你不孤独的时候,请你不要读《百年孤独》。”
我很后悔没有听他的话,当时为了读书而硬着头皮去读。
现在想想,收获还是不少的,但是与之而来的是我明白太多了。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每代人的经历都是如此相似,他们从小就孤独与冷漠,这是他们家族的共同点。
我身上流淌着母亲的血,如我母亲一样情绪不稳定,如同我父亲一样暴躁,尽管我用教育用修养,封印住了精神的飘忽不定与性格的暴躁不堪,但是我内心清楚得很,我只是伪装,说不准哪一天我会失控。
如今,很流行的叫“原生家庭”。
有些人在原生家庭里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而有些人通过“原生家庭”的助力飞得更高。
前几天,我在知乎提了这么一个问题”穷人为什么难以改变命运?穷人如何突破困境
有人说:“人生并不是生儿平等,人生的竞争不是靠你一个人,而是你祖祖辈辈的接力赛,而且当今的社会阶级越来越固化,要实现阶级的升迁举步维艰。”
有人说:“穷人想要过常人的生活,已经消耗了所有的精力,让你疲惫不堪,不敢对梦想有非分之想;而富人轻而易举的生活,而且有大把时间去追逐梦想。”
当生活再也没有什么惊喜和感到,你会发现,孤独,就是最大的自由。
02
你只愿意关注你内心所想的内容,你所接触的人大抵是和你处境差不多,性格相差无几的人。
到了30岁,我发现我身上有一种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认不清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与不肯回头的苦犟。
这几乎是所有贫穷孩子的通病。
活着活着我们慢慢发现,扣扣不聊了,微信不撩了,偶尔冒出个同学,不是微商就是让你点赞。
当生活再也没有什么惊喜和感到,你会发现,孤独,就是最大的自由。
生活的确不容易,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疲惫不堪,哪有功夫却搭理你。
同学小孔,幼年家父因病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大专毕业的他,因专业不好,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受着领导的气,至今依旧单身,孑然一人。
朋友小沈,大专毕业,进了一家厂,熬了几年在生产组做了组长,我时常邀他出来玩玩,他的微信每每回答的很迟,回复我的总是那几句话“没有力气,还要上夜班,过几天再说吧!”
我们最终活成我们讨厌的模样,那个当初一喊就到,意风发的我们到底去哪了?
而我一直在坚持,再坚持,现在也算差强人意。
我曾经在家闭门考试,考了一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考过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和银行等,最终考上一家事业单位。
我读书已经坚持了好多年,虽然至今写作依旧没有名气,但是这条路我一直在坚持。
如果放弃梦想,我就如同被放入鱼缸里面的鱼,虽然有吃有喝,但终究受到条条框框,而我想要的是大海。
记得何炅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所以我想说,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坚持不了,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说我为什么没有得到,所以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而且你要懂得一定来得及。”
愿你熬过时间的苦,迎来人世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