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叙述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普希金短暂的一生。普希金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却一生倾向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陷在沙皇政府策划的阴谋中,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提到普希金,我们首先会想到他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是俄罗斯文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在俄罗斯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说“红场”是莫斯科的心脏,那么“普希金广场”就是莫斯科的灵魂。“普希金广场”位于红场不远处,广场中心有一尊高11米的普希金纪念碑,雕刻着普希金青铜全身像。雕塑底座上刻着普希金回顾自己一生而写的诗篇:“在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们,祈求过宽恕和同情。”
我们今天阅读普希金的传记和他的诗歌,即使不能解开俄国文学在他之后迅速崛起的斯芬克斯之谜,也一定能感受到俄国诗歌的太阳冉冉升起时的灿烂光芒。
我们在当下阅读普希金的诗歌,或许可以代入那个时代新意。不仅是推崇普希金反抗现实、宣扬个性的自由精神,最重要的是普希金及其诗歌中具有的宽容和虔诚的信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一个诗歌爱好者而言,阅读普希金诗歌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剖析。因为阅读普希金就是在阅读自己,要像茨维塔耶娃那样读出一个“我的普希金”来。
对于我们这个具有诗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学者共撰写关于普希金的论文约一千篇,专著约三十部。普希金在中国似已不再是外国诗人,他已被当作中国人自己的诗人来阅读和理解。就这一意义而言,我们阅读普希金,就是在阅读中国的普希金译介史,阅读中国的普希金学。
让我们一起记住普希金的话:“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希望这篇拆书稿能够让读者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