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天半的观摩研讨活动即将落下帷幕,留在我心中的有欣喜,也有不安,欣喜于各分组学校为大家奉献了八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优质课例,不安于占用了有些老师的休息时间,而且天公不作美,突降甘霖淋湿了大家的身,再加上我们条件有限、经验欠丰,难免对大家有照顾不周之处,还请谅解!
有老师在会上提到,“一节好课的背后,充满着无数的艰辛!”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用说要上出像卖油翁酌油一样的纯熟来,即使看来一般行云流水的课堂,恐也要多次磨练才成,更不要说有时在一个细节上冥思苦想以至夜不成寐了。就拿我们学校的董立芹老师来说吧,教学设计前后改动十多次,为一个语气词的处理,有时也会纠结多日,微信里讨论来讨论去已是常事,要知道她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顾啊!我们的老师正是这样的具有奉献精神,把自己奉献给课堂,奉献给语文,我想我是毫不夸大的。语文老师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他已经化身为语文。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们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今天应该说“我们是用语文教人的”,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语文。
一、精心地准备,灵巧的设计,是此次观摩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印象最深的是板书,李淑慧老师驿路梨花花型设计,邓伟伟老师爱的心形设计,孙雪霞老师的人物形象轮式设计,国安的卡通画记忆法,无不显示着备课老师的匠心。板书是课堂精华部分的展现,对板书设计的重视,就是对语文课堂的重视,和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还有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句点评一样,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是语文的元素,都是语文的“源头活水”。
二、老师的抓手,学生的扶手
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这是大家的共识,在课堂实践当中也能有所突出某个方面,真的是难能可贵,因为这是老师的抓手。王玉霞老师的《木兰诗》,“一读,读韵律;二读,读故事;三读,读情感;四读,读形象。”读的层次分明,一步一个台阶,这样细致入微地指导好比给了学生一个扶手,再遇到相同体裁的作品便有路可循,所谓“授之以渔”。孙老师的《卖油翁》,有“讲一讲”环节的设置,既要准确、又要生动地讲,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势必会犯两种错误,要么照搬翻译,要么信马由缰,训练的效果真不可预料。孙老师教学生两种开头方式:“北宋年间”“很久很久以前”,如此有故事味道的示范,对学生的讲自然是一种引领,一种促进。
三、微写作探讨
语文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学游泳就要游,一样的道理,要学写作就要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写。李老师在《驿路梨花》中有对对子的微写作训练,也有写梨花精神小诗的创作训练;王老师的《最后一次讲演》中有写演讲稿的作业;邓老师在讲授《老王》的课堂,设置仿句微写作:“我是______,就要______。”微写作的冲动来自课堂,来自情感的喷薄,来自思维的碰撞,来自心灵的释放。学生纷纷起立,朗读自己的作品:“我是一颗螺丝钉,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我是一朵花,就要给世界送去温馨;………”在数理化做天下的当代,争取学生的读写空间,真的任重而道远,微写作无疑是可行性强的策略,既省时,又高效,不会令学生太反感。
四、大语文观念
语文的源头是生活,提高语文能力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有了课堂的丰满,正如多位老师的点评所言:把学生由课内引向了课外,由文本引向了生活。《最后一次讲演》讲完了,推荐阅读冰心的《追念闻一多先生》,余丹《深切怀念闻一多先生》,还有闻一多先生的诗集《红烛》《死水》等。庄子的智慧领略完了,推荐阅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庄子》等。适时的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也有助于思维的训练和思想的开拓。大语文观念不可少,大语文实践就在课堂的每一节。
正所谓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肖培东说过:一句话,小课堂,小世界;一句话,大语文,大生活。
五、注重细节,课堂因细节而精彩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课堂上,学生情景再现表演庄子与惠子,庄子从容得意,悠然自得,物我两忘,化身鲦鱼;惠子不敢苟同,思维独立,敢于质疑。一场游乐在师生共同演绎下,如流水潺潺,微风抚岸,辩中有智,辩中更有趣,矛盾不是矛盾,针锋不必相对,尽显濠梁之游的魅力。“我知之濠上也!”面对庄子的自圆其说、自我陶醉,作为知己好友的惠子改如何应对呢?学生的发挥真是不俗,“白他一眼得了!”无所谓输赢,何必争得面红耳赤,弄得不欢而散呢?面对世间万物纷杂,却需不同的心境去化解忧虑,理性也好,洒脱也罢,都是真实的生活。此一“白眼”,有惠子的度量,也有知己的会意,一场春游尽显风流也!
值得反思之处
1,重视对话中的评价
语文需要实践,实践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学游泳不呛几口水成不了泳坛健将,学跨栏不扭几次脚踝成不了飞人刘翔。学生的课堂发言是其综合语文能力的展现,表达上的瑕疵需要教师的指点,作为教师务必重视这一点,就像武术教练握住学员的拳。表达得不足要引导,表现的优异也不要吝惜鼓励性的语言,要注重鼓励的多样性、适度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的方向和深度要有所区别,让学生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成长,充分体验成就感,在快乐中学习。分层教学也不可丢,有些课翻来覆去老师只盯着那么几个学生,多数学生成了看客,久而久之,就丢掉了一大批学生。
2,悟课
教学有预设,到课堂却不能只有一条轨迹,像驴拉磨盘般转圈圈就没意思了。王君老师说要敢于在文本里出生入死,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教师的应对怎能一成不变呢?讲《马说》一课时,按惯例由旧知引入,《爱莲说》就是说“莲”,《少年中国说》就是说中国少年,很期望学生的回答,《马说》自然就是说“马”喽!不期然学生的回答:《马说》就是“马”说的话。这有错吗?文中表达的愤慨与不平不正是“马”的愤慨与不平吗?因为韩愈本身就是一匹千里马。真该为学生的质疑较好,这是一种理性的机智,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带领他们穿行于多重话语之间,让学生能有所思、有所得,更有所创!
3,天下众材为我用
我们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能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一七年冬季,我初识语文湿地,便栖居于此,观摩各地青春语文追随者的课例,受益良多。好的引导机巧,好的探究思路,有时搬进自己的课堂,令课堂顿时增辉不少,这不能算是抄袭,而是“天下众材为我用”。钱梦龙、余映潮、李镇西、肖培东,王君,诸多语文先行者留下了一批批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会从前辈那里吸收营养,成长自我的身心。
走别人走过的路容易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