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方式:
1.提供直接的历史信息,如数学家传记、历史事件、数学名题,以及数学历史的书籍课程等;
这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主要在于此方法比较方便、简单易操作,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引入这些数学历史信息时,并没有深入思考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也许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也许是用这些历史信息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一些点缀,让“她”显得更有文化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来设计课堂时,我们的内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更关注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更精彩、更巧妙、更有创新,却没有去考虑这样的设计是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没有关心过这样的设计能为学生带来什么?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引入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制定历法的故事。但多是只借助课件或视频、录音等形式把这个故事一遍而已,这样做学生当时是挺感兴趣,貌似也知道了大月、小月的来历,并能正确区分大小月。但故事听过之后又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学生从听故事中又能收获哪些数学素养呢?听贲友林老师讲这节课时,对这个故事的处理颇具创意:学生先讲述课前搜集到的故事,教师再带领学生回顾和梳理故事,在梳理、计算、调整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历法形成的过程,对大月和小月更加深了认识,而且通过计算,学生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一年天数的由来,而且也相互学习和借鉴其他同学的方法,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法的指导。
因此,在引入数学历史时,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时机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正如贲友林老师说的那样: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不应牵强附会。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深入挖掘数学史料的育人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为了“面子”上的好看、漂亮而引入,即:融入,要基于必要,要不露痕迹。
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会因为教学的需要而被剪辑,即教学法的加工。我觉得这就是考验老师教学能力的时机,面对同样的材料,不同的老师处理的方式也不同,这也反应了每个老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层次的教学水平。也许我永远都不可能达到贲友林老师那样的水平,但我愿以贲老师为引领,朝着更高的水平去努力。
2.历故事史启发法,即对教学专题找出历史线索,重构人类发现数学的历程,使之适用于课堂教学;
反思:这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史的回顾,将人类发现数学问题和知识的历程重新演练一遍,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领悟方法的目的。
例如:圆的周长一课,圆周率的历史就可以采用此方法来处理,而上述“年月日”的教学中,让学生回顾故事,自主计算一年天数的问题,其实也是应用了此方法。以此类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否也可复制此方法,在引入笛卡尔发明数对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在回顾故事的过程中,梳理一下数对发明的过程,加深对“平面上我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3.数学意识的形成,指通过数学和数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发展深刻的数学意识。
反思: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和了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结构的严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思想,学习数学家在探索知识中严谨、求实、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是基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而不是数学教学中的装饰与点缀。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使教学变得有“意思”,也让教学变得有“意义”。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并不是仅仅停留于“知道”,而是感受数学形成的过程,体会人类认知世界、数学刻画世界的过程,即在认识历史中理解数学。作为数学教师,为教育而穿插历史,不过,我们又发现,因为历史,教育而更有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