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和东方经济学,学术民族主义吗?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东西方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权力运行方式、人的思维、价值观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东西方的研究理论框架,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眼里只有一种经济学,研究西方社会之后的经济学理论,如果中国的经济按这些理论走就是有前途,就是走对了,如果不按这个理论走就是错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科学界的研究者,开创中国人的研究视角,跳出西方学术理论,东方学者的方法、理论框架、结论、体系逐渐会形成一种东西方分野。逐渐打破以前那种学术自卑感,我们发现现在走和西方不一样的录,完全走得通,而且走的更快更好,这种信心就会传递到学术上,让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翟东升的政治经济学融合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和观念,他把自己的理论叫做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民本主义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商周十七,《尚书》有过最早的民本主义的表达: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怎么判断这是不是个洗脑的唱高调统治工具呢?
看一下中国古代的权力格局,一系列的博弈之后的一个均衡结果,现实层面来验证理论是不是真刀真枪。民众和政权的共生关系,中国古代没有那么长远的军权和贵族权力斗争,这是政治权力不一样的核心原因。黄泉要确保农业生产,农民的利益,通知的国土面积太大,皇权没有能力把权力辐射到帝国各个角落,为了实现维护就必须找代理人,从一开始的亲信,这个的弊端是势力太大世袭罔替,把王权架空,后来重新选择了知识分子做代理人。
知识分子是在君、民之间的第三方力量。取得共鸣,掌握话语权和代理权,而官僚阶级是庞大的文官集团,于是就形成了君、民、官三角博弈,一失衡就算权力体系崩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