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都曾在某一刻,感受心灵所受到的束缚。各种权威,规范,教条,理念,,,塑造了我们,也限制了我们。我们致力于活成社会告诉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却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如何真正做到“成为自己”?”
前两年,有次跟朋友吃饭,他说如今的生活,开始变得安逸了,有忘有车,孩子也有了,这种所谓“人生赢家”的状态,却并没有给他长久的价值感,反而让他感觉一望到底,无趣乏味。
对我在工作之余的写作,阅读,绘画,他在称赞之外也有很多不解:“年级也不小了,还折腾这些,值得吗?”
其实每个人的世界都千差万别,在他眼里,我现在生活太不安分,太不主流;但在我看来,他世界里的“折腾”,于我而言却甘之如饴,因为我很清楚,我是在做一些“成为我自己”的事情。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所有的事,都能归结到下面这三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上:
我是谁?
从哪儿来?
到哪儿去?
而“我是谁?”是这三个问题的关键之关键。
在2000年前,古希腊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刻下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以此作为神谕。
认识自己的目的,其实就是去回答好“我是谁?”这个问题,由此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并最张成为我们自己。
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你自己。
只有当你清楚认识了自己,然后去做那些“成为你自己”的事情,你才能够真正活出内心 渴望的状态,从而收获人生的富足和自由。
1、成为你自己:不靠运气致富的人生之路
“成为你自己”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只不过在这个时代,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做着“成为其他人”的事情,因为我们已经过习惯了那种随大流的生活。
上学的时候,我们想要成为别人家的小孩;上班的时候,我们想要成为领导那样的人;人到中年,我们开始羡慕起那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自由人。
从小开始,好好学习,考个好小学好中学,然后,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然后,努力赚钱,再找一个对的人,结婚生子,然后,让自己的小孩,继续上个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然后继续找好工作,继续努力赚钱。
诚然,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不好,而是这样的生活是一种大多数人理想化了的人生套路,如果你生搬硬套地往自己身上放,你不见得能够获得同样的理想化结果。
就拿找个好工作来说吧,大多数眼里定义的好工作就是赚钱多,能够供得起大房子,付得了每年旅游的费用,还能够过上主流媒体宣传的美好生活。
可是,这样的好工作是不是真的适合你,是不是你能够够得上,就算够的得上,是不是很艰辛,你愿不愿牺牲陪陪伴家人的时间?这些问题都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可也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境遇,价值观不同,所以,不见得主流的人生套路,对每个人都适用。
有太多人,获得了大家眼里的好工作,却常常郁郁寡欢,甚至因为劳累而身体垮掉甚至影响家庭。
似乎我们很少有空静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因为我们都挤在成为其他人的路上,所以我们的内心开始焦虑,迷茫,冲突不断。
一个只有拥有猜到技能,才能真正地富足。
所谓的独到技能,就像下面这些:
销售技巧,擅于与人交谈且抓住痛点;
音乐天赋,有能力演奏任何乐器;
痴迷的个性,你能潜心研究事物并且迅速记住;
玩过许多游戏,深入理解博弈论;
,,,,,,
独到技能算是一种古怪的组合,它包了你独特的DNA特性,你独特的成长环境以及你对这种环境的反应,它几乎是根植于你个性和身体之中。
没有人可以教授你独到技能,但是你可以去发现它,然后去刻意练习自己的独到技能。
所以,你需要去思考,在你的童年或者少年时代,有什么事情是你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那些你自己并不认为是技能技巧,但是你周围的人却注意到你做得很棒的事情。
Naval还说:“在成为你自己这件事情上,没人能同你竞争。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找寻谁最需要你和什么最需要你。”
当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是谁”的延伸,那么就没有人可以与你这一件事情上竞争。
2、活出自我:构建属于你的身份系统
人生状态的改变,往往涉及到三个层面:
结果层面:这一层面的改变是自己想得到什么结果。
过程层面:自己要做什么,比如,换一种写作的方式,执行你的健身计划,开始学习一门英语课程,这一层往往是习惯和系统的改变。
身份层面:最深层次的改变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比如改变你的价值观,改变你的自我认知或者处世原则,这一层往往是你的内在信念的变化。
想要成为其他人的人,往往都是想要从结果层面去改变,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上,然才去关注自己要做一些什么事情,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的改变,往往很难触及到身份层面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真正实现目标和自我价值的根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