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者: 刘初忆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16:39 被阅读0次

    这是我今年看的第一本书,2月4日一天读完。说来也是惭愧,如果不是新冠病毒的影响,可能到现在也不会读几本书。虽然年初的时候就立下了50本/年的目标,如果不是新冠病毒,完成进度实在是令人担忧。话不多说,回到书本上面。《精进》是采铜的代表作品,是一本畅销书(多说一句这本书我在大二的时候就买了,今年我大四了),豆瓣评分7.5分。下面只捡对我有用的来说。

    1、近期未来、长期未来

    2、收益值、半衰期

    3、隐含假设

    4、精益创业(后面有计划读这本书)

    5、多线程工作

    6、信息解码

    7、知识技能化

    8、关于沟通

    这本书对我比较有用的内容,多集中在前五章,至于第六、七章的内容,对我无用在这里直接省略。

    1、近期未来、长期未来

    作者是从五年目标引入近期未来和长期未来的概念的,作者认为:如果你只愿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沿着最普通最一般的人生轨迹往前走,那么你不需要提前五年进行思考。但是,如果你想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做一下不一般的事,那么以五年为期,你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为之做出长久的努力。

    至于为什么以五年为期,具体可以参考我国的五年计划,十年太长、三年太短。太长和太短的时期不太适合制定宏观且偏具体的计划的。回想我国在一五计划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如果以三年为期很难建成,毕竟我国是一个农业国,钢铁产量不足。如果以十年为期时间就太长了,我国急需一批看到见的成绩。所以作者认为我们个人也适合以五年为期制定自己的五年计划,这并不无道理。

    说一下自己的五年期计划,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编剧(电影、自媒体、电视剧),所以这五年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当然如果五年还没被别人看到,可能自己就不是做这个的料,会自然地放弃,然后转向谋求公职(教师公务员)。这五年可能会决定我一生的走向。

    从现在来看,五年是非常遥远的未来,我愿意称为远期未来,也许你不这样认为,觉得远期未来是十年、二十年以后,这无所谓,因为和我没有关系。

    对于五年之后自己有了想法,但是这只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成为一名编剧,我需要掌握相关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对观众心理地把握能力......我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比如在五月我要进行论文答辩、在六月我要取得毕业证书这都是近期要完成的事情。我称为近期未来。

    从上面也可以看到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区别。在远期未来中人们更愿意: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进行思考,注重事情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往往缺乏可行性。在近期未来中:到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得更多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样去做,更看重可行性,容易回避更有意义同时更具有挑战性的事。

    看得出来,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最大的区别就是,近期未来比较具体,远期未来比较抽象。需要注意两者并无好坏之分,我们需要远期未来的目标为我们指引方向,同时也需要近期未来让我们脚踏实地。这两种未来观之前可能会发冲突,因此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注意: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难度

    *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近期未来遇到了实际的阻碍和便利的替代活动如打游戏、看电影,借此逃避阻碍

    想一想从小到大我们立了多少FLAG?有多少实现了?上初中的时候想考我们市最好的中学,结果只考上了第二的中学。上高中的时候希望考上211大学,结果只考上了普通一本。这么多年很多事情都事与愿违,难道真的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每次我想几年以后的事情,总会为自己制定一个宏大的远景,但是从来都忘记具体的步骤,或者在制定步骤时总是忽略可行性。我没有想过下个月的考试我要考多少分,具体某一科我能考多少,哪些我可以适当放弃,哪些我需要把握住。

    在举一个令我心酸的例子:学英语。学好英语是外远期远景。被每天背单词、听听力等是我的近期计划。表明上看近期未来非常具有可行性,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坚持到底过,这是为什么?因为懒?因为没有毅力?其实还是因为没有可行性,没有考虑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得状况,在我的生活中除了看电影我几乎感受不到英语的作用,请问我学英语有什么用?你可以说你刚才还提到你看电影啊,但是我日本电影看的也不少,难道还要学日语吗?我想不需要吧!我其实只是想看懂英语书籍和英语新闻罢了,其它方面自己并不感兴趣。沿着这个路子才能真正地制定自己的近期计划,才真正地具有可行性。

    2、收益值和半衰期

    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两个方面,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称为收益值。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情,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半衰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原子核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

    收益值大小和半衰期长短,组合在一起可以有四种组合分别是:

    收益值大、半衰期长: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阅读经典

    收益值大、半衰期短:玩游戏;看综艺

    收益值小、半衰期长:练书法;背诵三首诗

    收益值小、半衰期短: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刷微博

    长半衰期的事情可以叠加积累。即使每次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收益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例如背单词。

    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长半衰期的事情的收益具有长期保持的属性,比如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

    在追求长半衰期的时候并非要完全杜绝短半衰期的事,人需要当下快乐和即兴的满足,只不过,它不应该成为生活的重心。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追求神,才能作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大家都在家里面干什么?刷微博、看b站、逛淘宝?反正我是经常干这三件事情,至少在1月10号从武汉回家以后,到2月4日开始读书之前。每天就王者、b站、知乎,每次做完这几件事情的时候感觉挺空洞的,花了很长时间一点收获都没有,但是在玩的时候很爽啊!收益值真的很高,但半衰期实在是短啊!逛完之后除了感觉空洞就没有其它的感觉了。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没有办法。就好像我也知道早起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但是你要告诉我:我可以完成什么事情。这样我才能有动力起来啊!在2月4号,发生了一些事情,自己还是下决心卸载王者和知乎,只保留了b站,开始读书,到今天(3月2日)我已经读完本书,至于吸收效率如何,我不太清楚,所以在前两天,我决定重新回到简书之中,写一点东西,其实就是在检验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收获值如何。

    收益值和半衰期的说法,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我开始不玩游戏、少看综艺以及不刷b乎,很多时间都用来看书或者捣鼓点东西,身在农村如果最近在捣鼓建造花园的事情。这样每天少了很多空洞的感觉,当然空洞感觉不会完全消失,我也积极地在寻找空洞感的来源,如果大家知道怎样寻找来源,请务必要告诉我!

    3、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境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我个人理解的隐含假设,就是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比如不想读书你的想法可能是:读书没有用,哎呀读书太无聊了等等想法,还没有做,就想到了失败以后的场景,这就是隐含假设的一种。隐含假设有很多种,作者只提供了最为普遍的四种。

    1、赛道假设: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试错,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了地轨道上不停奔跑。

    2、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3、僵固型心智:这种人会用一种固定地眼光看自己地能力,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天赋不够,或智商平平 遇到挫折会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4、零和博弈:在与人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而很少去构想双赢地方案。

    我最长犯的隐含假设是低关联假设,像我是学中文的,我不太干涉及和中文专业无关的东西,比如摄影。其实我很喜欢摄影,自己也经常玩,但是你叫我去以摄影为职业,对不起我不敢。因为我觉得那和我的专业无关,不光是我这样觉得,身边的小伙伴也是这种感觉,有些人甚至会嘲笑你。什么?你问我现在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心态?开玩笑,当然会有了!很难根除,就好像你听说谁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但是没有从事相关职业,你兼职不要替他(她)惋惜好不好?为来一定要改掉这种毛病,毕竟高中的时候学过哲学:联系是普遍的。

    对于隐含假设,作者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贴在这里给大家看一下,我自己认为作者的方法不太适合我。

    采铜三种灵活地思维框架:

    1、目标悬置:

    内容:我们在追求两个以上地人生目标时,最常见地有两种模式:并行模式和串行模式。

    串行模式:必须实现目标A以后才能实现目标B,实现目标A是实现目标B的前提。

    并行模式:同时追求目标A和B

    2、能力嫁接:某一项能力有直接相关的任务类型与之相对应,但与此同时,能力也是可以迁移的,它可以在某些你尚未发现的领域有用武之地。当你处在才能无法发挥的境地时,试着寻找施展你既有能力的可能性,为你的能力找到新的适用的空间。

    3、特性改造:改造爱好为例: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形成生产型兴趣,可以让你的热爱更加可持续,也是把你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

    这里面对我最有用的是3,但是第三条,谁不知道呢?我想要的是具体的案例,具体的做法。要妇孺皆知的观点有何作用?

    4、精益创业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标题是一本书名,我准备在本月或者下各月读一下,但是可能会没有收获,因为《精进》里面作者已经把精益创业介绍的非常详细了。不过没有关系,我需要的是具体的案例和能为我所用的部分。

    精益创业:三个主要工具是:“最小可用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

    最小化可行产品:指可以使用最少资源、最快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的基本功能、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创业者硬功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来,然后根据用户使用他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小化产品是什么?

    1、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2、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简单的累加,而是对他们进行结构性整合和组织

    3、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是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4、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价值,使人受益

    5、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举例子:在某家公司实习的经历不是产品,但基于实习经历写成的系统性总结报告可以是产品;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是随这本书的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以算作产品。明茨伯格“匠构战略”:企业总是想预先就制定出一个完美的战略然后严格按照其执行的想法是极其不现实的,企业应该一边行动一边形成和修改战略。因为我们永远也无法做好准备。

    客户反馈:拿出最小可行产品还远远不够,这只是开始,之后进程就是不断地获取反馈并在反馈中进行优化。

    反馈地类型: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提示之前未知地方面

    罗根·斯密斯:这个宇宙上最古怪地一件事情是,虽然我们大家地意见不一,但我们大家却总是正确的

    快速迭代:对产品不断修正

    精益创业思想总结如下: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审视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对我来说,精益创业的概念是我今年以来接受到的最重要的观点,我想做太多的事情,所以一件事情都没有做。最小化产品,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我以为只要读书就好了,读书就是我的收获。但是看了这样之后,我发现自己肤浅了,读书的产品应该是读书笔记。

    我从高中开始爱上读书,最开始我喜欢读周国平后来我喜欢上王小波,大学的时候喜欢毛姆,再后来阅读风格变了,我喜欢理论类的书籍了。喜欢心理学喜欢摄影书籍。但是我留下了什么?我能说的只有模糊的印象,比如《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大纲,除次之外好像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曾经尝试过读书笔记(一元笔记)但是都以失败告中,也曾经尝试过电子笔记,但是效果不佳。最近一段时间笔记效果还是蛮好的,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来说这个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想写博客也有精益创业思想的影响,我需要进行输出,哪怕只是最小的作品。后面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风格,如果能被大家看到,并且得到大家的指正,我的进步和快一点,如果没人能看到,也会一直改进,进步可能小一点。

    5、多线程工作

    多线程工作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同时担负几种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务

    转换损耗:的从A任务转换到B任务后,执行B任务的绩效明显要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任务的绩效差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中断点,就可以将中断损失降到最低,多线程工作的处理技巧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刨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保证用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采铜提出了一个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

    书里面的一页

    在分层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的认知类型进行加工。当不同认知类型就行全换是,人们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样任务转换同样也会有损耗。文字认知类型和图形认知类型集中处理同性质的工作:比如处理PPt和word 的时候可以集中处理文字,然后在集中处理图片 。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方式,比如我最近要写论文了,我可以把任务分解为:找资料、写主要论点、写分论点、写论据、整理绪论和参考文献。我可以一点一点进行突破,在找资料的时候不想其他的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先贴书签,然后再读一遍进行画线最好在笔记化(如果不嫌麻烦可以在读一遍写感悟(下篇文章就写关于笔记的事情)当然也可以随时写上自己的感悟)每一次转换任务,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转换损耗,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6、信息解码

    信息解码,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地深层:解码不等同于我们一般所说地理解。理解通常只涉及对文字表面意义地解读。常以自动化地方式进行,也无需做太多深入的思考,并且理解应该遵从客体本意,不可擅自演化。而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和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解读对同一材料的解码可能完全是不一样的,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解码的基本规律: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它的内部是怎样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样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手法)对信息的解码,需要用新知识来解构旧知识,是新旧知识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因而也会带来既有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信息解码的入口

    1、不知要寻找结论,也要寻找过程

    2、不要只做归纳,还要做延展

    3、不要只去比较相似,还要比较不同

    不得不说自己对于信息解码做的非常差,经常看微博和知乎,然后觉得别人有道理,但是说不上来哪里有道理。想一想,其实就是自己的信息解码没有做好,如果能顺着作者提供的观点,找到支撑作者观点的事实,那么就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目前解码仍然是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主要还是自己懒,看到别人的观点不喜欢找支撑观点的事实。还有就是自己不喜欢找不同,就像之前讲的精益创业一样,总觉得和微习惯很像,但是让我说出有哪里不同,可能不能说出太多条,挺有意思的,你说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获取知识还是放松呢?

    7、知识技能化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能够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丹尼尔·威林厄姆:反复练习的价值,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进行,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腾出宝贵的空间,以用于更具策略性地活动。

    采铜学习理念: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求知分为三种层次: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地学习者只接受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地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知识操练地三种方法:

    1、写作式操练:写作是一种典型地知识建构活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知识地重构活动。

    2、游戏式操练:这种操练会有相当高地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摆脱了现实规则地制约,使我们能在更丰富多样地情境下应用我们地知识

    3、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地问题

    知识地操练,既是一种调用提取,也是一种主动建构,更是一种创造性地综合,它是深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地一环。

    查理·芒格铁锤人:当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地时候,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关于知识技能化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决定写东西的,游戏式操练和设计式操练不好执行,只有写作操练非常容易进行,现在的博客平台很多,我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个平台非常好用,简书的排版真让我受不了。通过写作可以串联自己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让自己的知识形成体系。目前我的知识体系非常的零散,我需要进行梳理一次,关于摄影的、后期的、睡眠的、习惯养成的、文学的等等方面目测会花一年的时间进行整理,希望自己能建立一套专属知识框架。

    8、关于沟通

    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应该使公开区越来越大,盲区和隐秘区越来越小,甚至未知区也随之减小。对于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关注交流中的盲区,这样就能在交流中获取新知识。

    和别人聊天的时候需要注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有时候我们熟悉的领域和聊天对象的领域重合,那么称为信息公开区;当我们熟悉别人不熟悉的时候称为隐秘区;别人熟悉而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们称为盲区;如果两个人都不熟悉那么可以称之为未知区。在于别人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多聊公开区的事情,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盲区和隐秘区可以适当地沟通,但是不应该作为聊天地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我如果聊隐秘区别人会以为自己在卖弄;另一方面聊盲区地话自己可能不能接上话。我们需要注意地是,隐秘区和未知区是我们可以提上自己地关键区域,在日上生活学习地时候,要经常触及隐秘区和未知区,其实也就是积极地走出舒适区。

    以前和我同学聊天地时候总是喜欢涉及隐秘区的事情。但是这也是没有发自啊!自己和同学从兴趣爱好到知识体系完全不一样,感觉根本没有共同话题,要知道她上大学以后都没有读过几本书,我无法知道我们两人的公开区或者隐秘区在哪里。当然这也是和自己的傲慢有关,总觉得聊天就随便聊聊,顺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知识面丰富是更好,现在看来有点愚蠢。

    以后无论再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信息收集,找到我们两个人的公开区、盲区、隐秘区和未知区。积极聊公开区的事情,再私底下还要努力学习盲区和未知区的知识,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自己要收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盲区和未知区知识,而不是盲目地去了解某些知识,不过有些即使无法实际运用的东西可以放在自己地常识体系里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lx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