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的影评以《流浪地球》开启,便想以科幻为主。之后机缘巧合从《阿丽塔》到《阿基拉》,决定补完日本三大科幻漫画改编电影。结果最后的《攻壳机动队》系列,这一大家子让我拖了2020年一整年。由于生活中的一些变故,导致合集未能在去年完结,今年春天疫情在家也是随时工作待机,反而更加懈怠;恢复正常办公后日常也更加繁忙,于是疯狂拖延到年底。姑且算是两年的合集吧。
所以特别庆幸自己在去年底能拼命及时完成年度文章《十年前我们在广场上》。这篇文章太过重要,工作三年多之后,它像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节点,不仅仅代表文中描绘的几个故事、一段短暂时光,而是象征着对整个校园生活的道别。完成它才能完成对过去青春的缅怀和释怀。
说回影评。2019年也完成一篇年度长评《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已收录于本文正文最后。回顾一下,在2018年,首篇长评属于《看见赛博朋克的过去与未来》。
今年为使科幻主线更明确突出,影片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科幻在前,之后一篇乱入的文艺片,长评“哪吒”在最后。另外,还首次引入三篇号外单列文末,在正统严肃影评之外,分别做不同方向的探讨,增强全年内容的丰富性。
接下来,影短评系列将告一段落,创作和学习重心已回到摄影和后期上(积压素材太多了 T_T~)。将来某个时间遇到特定的影片,仍可能在朋友圈和豆瓣写两句。文末《终结者》票面上的“I will be back”留给自己。
风雨飘摇的2020年已落下帷幕,感谢每一位优秀内容的创作者,感谢他们的坚持和勇气,感谢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
站在人生新的发展阶段,祝大家新年快乐!
No.38 《流浪地球》
2019.2.9
《流浪地球》有国际主流水准的视效(距“过瘾”尚存距离),有将平静的上半部原作改编到足以搬上大荧幕的跌宕剧本(“点燃木星”创意十足),没有尴尬狭隘的民族情怀,是完成度足够的科幻灾难片。
当然,它剧情发展的铺垫不到位,有的设定不合常理,剪辑和分镜也稍欠火候,更重要的是无论演技还是剧本都对人物的刻画不够鲜活。就像我们在试听高端耳机时没有配上合适的前端,已能感受到高级货的整体框架,但缺了些应有的丰满细腻。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硬科幻电影奠基之作。面对科幻题材时,让投资方不再撤资,让导演们能够随心所欲的发挥,让更多顶尖演员愿意投身,这才是本作真正的历史价值。因为——“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片中台词)。
2019,“影短评”伴随中国科幻片共同起航。
No.39 《阿丽塔:战斗天使》
2019.3.2 / 2019.3.8
我想从真实与不真实两个角度切入谈这部作品。
虚实间的触碰首先说不真实方面。很多跟风评价简单批评一句“剧情弱,爱情傻,仅特效精彩”。我认为首要问题是反派人物刻画较为片面。因此,赛博朋克外壳下的世界观会展现不足,不能让观众更多了解500多年后的社会。也因此,矛盾被简化为正邪二元对立,与此同时又没有出现一位足够强劲的真对手,观众的情绪便不会被充分调动,因为大家知道阿丽塔稳赢。这是塑造英雄时易现的弊病。
近年来研究影评给我最大的领悟就是,只有多面的人物刻画,以及优秀的配角、对手的陪衬才能使作品获得深刻而鲜活的真实。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初的《三块广告牌》。当然,对于这部三部曲的“铺垫”来说,这要求有些高了,更丰富的内容有待续集。
然后再说真实方面。“I'm just an insignificant girl”在片中出现两次。阿丽塔不同于那些动不动就要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她就是为身边所爱之人和追寻自我而战。她在搏斗中对敌人凶残至极,也会在恋爱后注意化妆(请注意观察)。她有强大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以及她的“家庭”、性格、服装,都带来如邻家小妹般的亲切感,也给我们这些“500年前的古人”爱上她的理由。视效反而是最不需要我说的,这是真实的技术基础。
那么在如此有限的电影时长内,就是这种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艰难取舍,就要看看什么是这个三部曲序章的目标,看看哪部分会多大程度上影响观影体验。
最后则说个人感受。作为一个超级英雄特效片的坚定反对者,在影片亲切的生活氛围中,面对动人而不妖艳的颜,机械咏春流畅优美的动作,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主角。我辜负了广大文艺青年的期望(*/ω\*)
要说有深度的超级英雄类影片,我只想起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第一部也尚未展现全部实力,续作则走向巅峰,至关重要的便是小丑这一角色成功引入更加丰富、多元、发人深省的东西。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阿丽塔也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No.41 《阿基拉》
2019.5.26
谈完《铳梦》改编电影《阿丽塔》,我们继续追寻日本三大科幻漫画的足迹,进入《阿基拉》同名动画电影的世界。
不同于美式赛博朋克,异或是《铳梦》讲述架空的遥远未来世界,本片就在2019年的东京展开(影片1988年上映),故事更是有曾经日本社会的影射。我们可以看到,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一般的混乱斗争;也可以看到七八十年代不良少年风气的延伸。借未来讽今明显。
相较那些典型赛博朋克作品,它有更多偏向奇幻的部分,所以有一些含糊的地方不能深究,思想也会稍晦涩。在科幻甚至魔幻的外壳下,本片似乎隐喻人类对自身力量的自大,对权利、物质的盲目追求,会招致对人类文明的反噬。获神力而不自持,最终只有失控和毁灭。
寓意“光明”的“阿基拉”带来的既是毁灭也是新生。彼时的日本正处在经济泡沫的顶峰,举国上下甚嚣尘上,直至政府主动破灭泡沫,经济建设重新开始。作品可能源自对几十年前混沌社会的不满,渴望新生,结果却成为对后世的神奇警示(此外本片成功预言东京在2020年再办奥运会)。
不由得想,到了如今真正的2019年,互联网文明奔涌向前,信息爆炸,时间碎片化;彼时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旧词早已被抛在脑后;观众逐渐默许特效变为电影主体……浸润在赛博空间的一代又将把文明引向何方?
No.43 《攻壳机动队》系列
2020年期间补完
攻壳”意为“攻击型装甲外壳”,指故事中的思想战车,中文和日文片名道出故事其表,而英文片名“Ghost in the Shell”则揭示故事内核。我们继续上世纪日本三大科幻漫画改编补完计划,到《攻壳机动队》的世界中倾听来自灵魂的低语。
涉及范围
《攻壳机动队》(1995)开场素子跳楼《攻壳机动队》(1995)——押井守
《攻壳机动队2:无罪》(2004)——押井守
《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笑面男》(2005)——神山健治
《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 2nd GIG:个别的十一人》(2006)——神山健治
《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 Solid State Society》(2006)——神山健治
《攻壳机动队》(2017)——鲁伯特·桑德斯
未来世界,人类高度义体化改造,并嵌入电子脑辅助信息处理。人与机器的界限愈发模糊。意识是否能独立于躯体存在?仅保留意识而全身义体化是否能称之为人?人类的生命价值是否优先于仿生人?不同角色面对灵魂与躯壳间的挣扎,让我们又回到意识与存在的基本问题上。这便是押井守导演的“攻壳”,侧重探讨哲学。
1995年的第一部赛璐璐手绘动画开启了“攻壳IP”的影视化道路。由于其出现在赛博朋克科幻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继承前人的基础视觉元素的同时,其内涵又启发后人的创作,被后世誉为“上承《银翼杀手》,下启《黑客帝国》”的赛博朋克里程碑式作品。
《攻壳机动队2:无罪》(2004)押井守强烈的个人风格在第二部作品中发挥到极致,以“电子脑从云端搜索资料辅助语言表达”的设定给自己台阶下,使用大段枯燥对白,且不断引经据典,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这使得《无罪》的评价两极化,有人认为其空洞乏味、装深沉;也有影迷感到看不懂,但就是“太强了”,让人着迷于钻研导演的“谜语”。这些都未影响2004年的《无罪》成为戛纳电影节首部提名最佳影片的动画片,押井守勇敢而固执的将动画片的深度直接推进到文学作品层次。
神山健治的《攻壳》则有着明显不同,更像我们熟悉的警匪、政斗、或者谍战片,使得观众更有熟悉感。这并不意味着故事变得简单无趣,每部作品都是多个案件由线索串联在一起,信息量是相当之丰富的。对信息在网络中便捷传播,促使个体间涌现出群体行为的探讨;对难民、老龄化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探讨使其依然保有深度。以大众尚能接受的“壳”去传达“攻壳之魂”,这或许就是其评分超越押井守前作的原因。
黄濑和哉的ARISE系列由于普遍评价不高,所以忽略没看,也是完全不同的创作尝试。
2017年好莱坞真人版中斯嘉丽·约翰逊饰演草雉素子2017年鲁伯特·桑德斯执导的真人版,基本是对该系列历史作品经典场景的大杂烩再现,实则是披着原IP外衣的典型美式反压迫、求自由、寻真我简易小故事。本应有最大受众范围的好莱坞真人电影,配上极佳的视觉效果、通俗易懂的故事,却没能获得市场的好评,因为它丢失作品的“魂”而只剩下“壳”。现在的科幻观众也都是“久经沙场”了,什么场面没见过(战术后仰,哈),没那么好糊弄的。
《攻壳机动队》(1995)结尾大战思想战车《攻壳机动队》系列影视作品可以说有着同类科幻作品中最强的多样性。漫画原作侧重破案和科技,时不时还穿插轻松幽默,而影视改编则在共同基本设定之上,由每位导演给出自己完全不同的解读,故事互相平行、互不连贯。这非但没有影响系列的传播,反而避免"狗尾续貂",没有让前作限制后人新的尝试。
这些作品中通常没有对一些基本科幻设定做过多解释,不过由于其伟大预见性,当年很多科幻元素在今天正逐渐变为现实。例如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外骨骼、AI等或多或少能在影片中找到影子。这使得20年过去后理解影片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证明其设定的合理性。而粉丝对其它未明确的背景、细节的挖掘,则进一步丰富“攻壳宇宙”的多样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台词的复杂性,好的翻译和注释对于理解剧情真的非常重要。不幸的是,如今网上常见版本的翻译都不怎么样,B站上爱好者自行优化制作的好一点。
No.40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019.4.7
无节制的手持镜头、昏黄光线、大头照,晃得观众头晕眼花。多年没看过此类接地气的国产片,这反倒提醒我,“土味”布光调色和满脸油腻并非表现真实性的必需,这只看导演喜好。能拍出手机效果也是种水平。
抛开导演个人风格,从悬疑片的角度来说,故事细节不合常理,衔接尴尬,主要靠观众脑补。对于一个被禁过五年的导演,从另一面看待时代的发展,批判社会问题才是首要的,只是限于叙事水平,其完成度一般。
传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混乱性关系,也有新颖的“间歇性精神病”、青少年犯罪,诸多中国社会的矛盾被融合在一起(甚至让人恍然忆起某位领导的陨落),并成功呈现在大银幕上,或许就是本片的一点价值了吧。我们也不由得怀疑,故事的破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价值要付出上百次删改的代价。
No.42 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8.11
1979年在大时代背景下,一部反封建、反父权理想主义革命者的赞歌——《哪吒闹海》面世。它成为世界手绘动画史上的一座丰碑,而随后的80年代却也是中国动画衰落的分水岭。
40年后的今天(2019.9.1)新哪吒以合家欢动画的形式登上大陆历史票房榜第二名。这是动画作品在国内从未获得过的广泛认可。如今,动画即儿童向作品的偏见能否逐渐化解?应如何看待“国漫崛起”的口号?今后的路又在何方?
《哪吒闹海》(1979) 割肉还母 剔骨还父纵观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从《魁拔》系列大量借鉴日漫元素讲好故事,却叫好不叫座,无人问津;到《大鱼海棠》众筹,反复推迟上映,有极美作画而无有力剧情支撑;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即有画面技术又有流畅故事,但矛盾冲突过于简单;再到首部纯成人向作品《大护法》主题挑战人性和社会的黑暗,但剧情推动和镜头控制有遗憾;接着,面向青年的《白蛇:缘起》带着绝美的中国山水画和武侠内核开启了2019年,但情感转变快,人物塑造依然不够立体;最后,我们终于迎来天时地利人和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就... ...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画对拓展受众的积极尝试。由于历史原因,动画在国内被广泛的认为受众就是儿童,而家长往往只在意孩子开心而非作品质量。市场风险使创作者们选择固步自封,恶性循环。
只有目标受众从低龄向成人、全年龄段的拓展,才能解放对创作题材和故事深度的束缚,才能扩大市场影响力,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漫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的进步与之密不可分。相信随着行业发展,我们将看到更多新颖的作品,走向更细分目标观影人群的道路。
我们也看到,国漫电影在视觉技艺上日渐成熟,剧作也有一定进步。但电影既是艺术品也是工业产品,我国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度和产量,以及市场对动画的认可度,恐与世界水平尚存距离。
在跌宕起伏的道路上,《大圣归来》和《哪咤》的里程碑确实让创作者、投资人、影迷备受鼓舞。但是,想让“国漫崛起”不成为空口号,仍需要通过扩大观影人群来扩大市场带来充足回报,需要通过更多动画作品走进影院来培养大众的观影习惯。随着主力消费人群的变化,陈旧观念正在松动,新的时代正向我们招手。
让我们再回到本次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从儿童到老人都可以看的开心的全年龄段合家欢作品,受众的宽容度奠定了其商业成功的基础。在剧作上,它依然难逃人物思想转变突兀的问题,形式上已利用好该有的戏剧冲突,虽然其具有一定可预测性,但这些冲突一起的爆发成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甚至眼泪。本片的核心成就在于打破固有认识,对传统神话大胆、彻底而又成功的改编。那些小问题都会被这创新的光芒所遮蔽。
因为不在颠覆中重生,就在沉沦中灭亡。最后我想谈的,是在近年来大量国漫作品中,一个既让人欣喜也让人担忧的共通特点——依赖传统文化的再创作。
文化想要传承,必需新的作品作为载体。而创作又是不能一味因循守旧的,只有在创新求变中才能获得不竭的生命力。所以这样的作品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对外输出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动漫题材作品,更易于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
这是欣喜的部分,而担忧的是,这样普遍的题材选择或多或少仍有规避市场风险的考量,因为共通的常识和文化认同感,会削减观众从零建立认知和移情的困难。毕竟人是需要用两条腿走路的。一条如果是传统IP的创新,另一条则是原创IP的打造。只有原创这条腿自信的跟上来,中国动画电影才能更稳健的迈向远方。
号外1 《奇异人生》(互动电影游戏)
2018年底-2019.2
2019年影评工作开幕之前,乱入一个号外吧。2015年的互动电影类老游戏《奇异人生》。到位的分镜运用,高度契合剧情的BGM,还有看似老套却足够引人入胜的剧情,的确使它像拥有分支的影视作品。内容的互动创造性,正逐渐助力游戏被认可为第九大艺术类别。
现在已是“9102”年,未来几年我会继续探索包括《暴雨》、《超凡双生》、《底特律》等在内的互动电影游戏。至于《奇异人生》,由于无中文,推荐B站看c菌实况云游戏就好。
号外2 《双子杀手》
2019.11.3
3D 4K HDR 120帧 CINITY厅的顶配版,确实有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初感仿佛自己在影院看纪录片。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动态模糊的世界,一切都太清晰、太明亮、太立体。亲身体验才会理解反对派导演们所谓“失去了电影感”的论调。好坏我无法评价,只知道这是今年参与的又一个电影界历史事件,有震撼有惊喜。
我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不知是限于幕布技术,还是眼镜脏了,在立体感极强的大场景中,大面积模糊远景中会出现细微的不均匀彩色斑块,使得这种立体感尚有别于真实。
号外3 《终结者:黑暗命运》
2019.11.17
本片被影迷认为是接续28年前第二部的正统续作。首次使用黄金会员的定制纪念语特权,作为从小看到大的终结者系列粉丝,自然要写这句“I will be back”。当主题曲时隔4年再次在影院想起,感动;当前排女士映后说道“比复仇者有意思”,欣慰;当72岁的施瓦辛格没有再拿起墨镜,已预见多年后续集会遇到的影评——“没有施瓦辛格的终结者不是终结者”。I won't be back.
网友评论